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植入式广告是一种把产品植入到电视节目、电影等媒介产品当中以示宣传的广告形式。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植入的载体,只不过不同的广告载体价值不同,价值较大的载体莫过于大众媒体。春晚则是最佳的载体,因为它聚焦了全国十多忆人民和无数海外华人的注意力。植入式广告与常规广告的区别是它不在广告时段和广告空间出现,而且让一般的大众难以一眼就识别出它就是一则广告。“最不像广告的广告才是真正的广告”,这里面的悖论有点像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植入式广告的成功就在于对这一哲理的巧妙运用。
植入式广告从一诞生就受到诸多指责,中国传媒界就不承认它,所以才有了央视时喜晚节目中有广告这一事实的否认;其实,植入式广告不但是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传媒发展的需要。在媒介产品中植入广告,首先是媒介产品本身的需求。春晓的节目本身就来源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真实而艺术地再现。现实中我们的确用“国窖”送礼,喝“汇源”果汁,通过“中国移动”发短信。把这种广告植入节目,其宾也是反映社会真实,并未对节目自身的完整协调有损害。其次,观众免费欣赏了节目,理应买单。春晚的节目时间5小时,假设其中有10分钟的植入式广告,观众欣赏5小时节目的同时顺便看了10分钟植入式广告,媒介付出了劳动也领取了报酬,央视与观众之间不存在谁剥削谁的问题。当然,如果观众愿意,也可以再看几个常规广告,这时才是为央视做贡献。
有人提倡节目付费制度,认为这样媒体可以靠无广告的节目赚钱,不用再受广告主的制约了。笔者认为这对于媒体而言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想法,因为人们已习惯于免费欣赏节目,即使有人愿意付费,也毕竟是少数,结果只会令媒体入不敷出。大多数人就算知道自己在欣赏节目时为媒体赚了钱,被媒体剥削了,他们还是会继续看下去,这是为什幺呢?因为这些阅听行为与欣赏行为同时发生,他们并没有花过多的时间,而且也得到了部分的回报——免费欣赏节目。推行节目付费制只能出现一个结果:媒体失去大众,而失去大众的媒体是没有多大广告价值的。
我们要做的是说服受众接受这种广告形式,并让受众理解这种厂告没有破坏节目的艺术性反而添加了真实性,且能使他们继续免费欣赏节目。媒体要说服受众,先得说服我们自己——正视植入式广告;然后,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把植入式广告做得更好。广告必须与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休闲娱乐融为一体,才能被广泛接受;因此,广告必须不露痕迹却又不被忽视地安插在节目当中,与情节、人物有机结合。广告的悄悄出现会让人会心一笑,在人们沉浸于剧情时,广告信息潜入大脑;在他们准备购买时,又浮现眼前,影响其购买决策。
(选自莫梅锋《透析春节联欢晓会中的“植人式广告”》,有修改)下列对“植A式广告”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谓植入式广告,就是把产品的品牌植入到电枧节目、电影等媒介产品当中,从而达到宣传目的的广告形式。 |
B.植入式广告不在广告时段和广告空间出现,有时大众难以一眼识别,是最不像广告的广告。 |
C.植入式广告是广告中最完善的形式,它是中国传统哲学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巧妙运用。 |
D.植入式广告要想被受众接纳,安插于节目中时,必须与情节、人物有机结合,不露痕迹。 |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用“国窖”送礼,喝“汇源”果汁,通过“中国移动”发短信,这些广告都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又没有损害节目的完整协调。 |
B.作为受众不应该支持植入式广告,因为在欣赏节目时媒体赚了钱,自己间接地被媒体剥削,被央视剥削。 |
C.植入式广告是媒介产品本身的需求,节目制作也是一种劳动,同样需要获得经济报酬,如此媒体才能运行。 |
D.媒体要想使植入式广告被大众接受,必须将这种广告与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休闲娱乐完美融为一体。 |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节目付费制度对于媒体而言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想法,愿意付费的人毕竟少数,会令媒体入不敷出,推行时可能会失去大众。 |
B.植入式广告是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发展的趋势,也是传媒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
C.聚焦十几亿人注意力的春晚是最佳植入式广告的载体,但是,媒体先要说服受众,然后说服我们自己。 |
D.植入式广告以不露痕迹却又不被忽视为好,悄悄出现会让人会心一笑,在人们准备购买物品时,能影响其决策。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美国军方工程师着手研究昆虫飞行器,希望将来借助它不必冒生命危险就能侦察敌情和执行更危险的任务。
这项研究在位于俄亥俄州代顿市的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实施,实际以寻求“微缩版”无人驾驶飞机为目的。美联社21日报道,研制工作现处于设计阶段。这种新一代无人驾驶飞机名为“微型飞行器”,黄蜂大小,能在不受察觉的情况下飞入建筑物内拍照、录音甚至袭击武装人员和恐怖分子。军方说,它因能更精确识别和攻击敌人,将有助于减少或避免平民伤亡。
战场上一旦搜集敌方可靠情报遇到困难,昆虫飞行器将大显身手。
智囊集团列克星敦研究所防务分析师洛伦·汤普森说:“如果我们能进入他们(敌方)所活动的建筑内部或房间内,就可得到击败对方所需的情报。”
“我们是这样设想的:派出一大群这样的飞行器,”协助主持这项研究的格雷格·帕克说,“如果我们知道某一栋建筑内可能有坏人,那我们如何确定?我们认为这(项研究)将能提供答案。”
帕克和他的同事打算先于2015年成型鸟状飞行器,再到2030年推出昆虫飞行器模型。
按照他的设想,鸟状飞行器能飞入市内,“栖息”在房檐或电线上侦察敌情。它的翅膀虽能拍打,却只是伪装,飞行需借助一套独立的推进系统。
“我们认为,拍打翅膀更不会引人注意,”帕克说,“他们以为那是只鸟。”
但他介绍,后续昆虫飞行器可能需要拍打翅膀才能飞行。工程师希望它的翼展为2.54厘米,机翼可能由弹性材料制成,配备的传感器能帮它避免撞到建筑或其他物体。不过,一旦撞上,微型飞行器应能经受撞击。
“如果你看看昆虫,它们能撞到墙后弹回继续飞,”帕克说,“你不能让大飞机做到那样,但我觉得我们没有理由让小飞机无法做到。”
空军一段解说视频显示,昆虫飞行器可能会在袭击中携带化学制品或炸药。
研制出的样机将在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新建的微型飞行器综合应用研究所接受飞行试验。
虽然研究人员的设想引人入胜,但一些专家认定,研制难度不小。
位于首都华盛顿的安全政策研究机构防务研究中心高级顾问菲利普·科伊尔说,这项研究一大难题在于如何让飞行器承受照相机和窃听器的重量。
“如果你造出的飞行器小得像黄蜂,还要它承载一台摄影机和其他一些东西,它可能飞都飞不起来,”科伊尔说。
不过,另一些专家对这项技术表示乐观。
“这种技术确实是未来浪潮,”汤普森说,“越来越多的军事研究着眼于探究小型、精确的对象,高度集中于(执行)特定任务或活动上。”
(摘自新华网2008年11月24日科技频道)下列对“昆虫飞行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昆虫飞行器有黄蜂大小,是一种仿生武器,能像黄蜂那样精确地感知周围物体,飞行时不被碰撞。 |
B.昆虫飞行器可以用来侦察敌情、袭击恐怖分子,借助它可减少或避免平民伤亡。 |
C.昆虫飞行器的翅膀长2.54厘米,它需要拍打翅膀才能飞行。 |
D.帕克和他的同事研制出了样机,这种样机将在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新建的微型飞行器综合应用研究所接受飞行试验。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帕克计划,将于2015年以前成型鸟状飞行器,再到2030年推出昆虫飞行器模型。 |
B.帕克设计的鸟状飞行器,翅膀只是伪装,飞行需借助一套独立的推进系统。 |
C.昆虫飞行器可能会在袭击中携带化学制品或炸药。 |
D.另有专家认为,研制小得像黄蜂一样的飞行器,还要承载照相机和窃听器是不可能的。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帕克设想的昆虫飞行器能精确识别和攻击敌人,所以,它若成功研制和使用,将是清剿恐怖分子的利器。 |
B.昆虫飞行器需要电子制动才能飞行并完成给定任务。 |
C.这种飞行器适宜近距离的、特定对象的侦察,而对远程打击、远距离作战并不适用。 |
D.这种飞行器用于间谍活动,将使人防不胜防,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人研制昆虫飞行器,也会有人研制反制它的武器。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隽逸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的传统名瓷。它起源于唐,经历宋,成熟于元,而最终在明代达到鼎盛。青花瓷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外销结下了不解之缘,是明代主要的外销瓷。
明代青花瓷的外销受国家对外政策的直接影响。随着明代对外政策的变化,青花瓷的外销也呈现出相应的发展轨迹。早期从1368 年至1433 年,以官营为主。明初对外政策是开放的,因而有了永乐、宣德年间的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规模庞大的远航,极大地提高了明代中国的国际影响,明朝廷的官方贸易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青花瓷迎来了第一个外销高潮。中期从1433 年至1554 年,官私并举。这一时期随着对外政策的渐趋保守,官方贸易逐渐走向衰落。这一时期虽朝廷仍沿续明初的海禁政策,严禁私人贸易,但民间走私贸易却日益兴盛,成为当时青花瓷外销的最普遍的形式。在巨大的海外需求和巨额利益的驱使下,甚至出现走私集团武装走私的形式。西方在此时也开始介入青花瓷的外销。晚期从1554 年直至明亡,以私营为主、中西竞争。明末,面对民间走私的强劲发展势头和西方商业势力的介入,明王朝不得不调整保守的对外政策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明朝廷废除了海禁政策,承认私人对外贸易的合法化,批准西方人与中国贸易。由此青花瓷的外销在中外商人的竞争与合作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而以葡萄牙、荷兰为代表的西方商业势力,以强大的武装为后盾,凭借雄厚的资本、广阔的市场与仍旧束缚于传统贸易中的中国商人展开了竞争,并逐渐占据了青花瓷外销的主导地位,从而促成了青花瓷在明代的第二个外销高潮的形成。明末,青花瓷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
明代青花瓷远销世界各地,无论对明代中国还是输入地,在政治、商业、制瓷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青花瓷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国文化更是对输入地产生了深远影响。青花瓷已经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的贸易商品的概念,成了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如青花瓷在传入欧洲初期,因为数量少,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失去了它的实用性,被上层社会当作珍贵的艺术品加以收藏。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多,青花瓷才被抹去了神秘色彩。青花瓷大量传入欧洲正值文艺复兴后期,它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物质生活,更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掀起一股东方文化的风潮,并直接影响了罗可可风格的形成。这种艺术风格在吸收青花瓷艺术的过程中,形成了强大的艺术潮流,席卷欧洲。当时,谈论中国文化成了欧洲最时尚的话题。明代青花瓷大量输入的同时,大量金银币源源不断地流向东方,也使欧洲各国面临着金库空竭的窘境。各国政府试图通过在本地生产瓷器来解决财政危机。于是,欧洲各国纷纷掀起了仿制青花瓷的浪潮。
(摘编自刘洋《明代青花瓷的外销》)下列对于“明代青花瓷的外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代青花瓷的外销与明代对外政策的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外销高潮全都出现在对外政策开放的时期。 |
B.明代青花瓷的外销经历了从官方贸易为主,到官私并举,再到私营为主、中西竞争的过程。 |
C.外销青花瓷是明王朝提升自身国际影响的重要举措。 |
D.明代青花瓷大量销往欧洲,不仅使大量金银币源源不断地流向东方,同时在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的热潮。 |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青花瓷是我国的传统名瓷,自其诞生就与外销有着密切的联系。外销青花瓷不仅能获得丰厚的利润,也促进了青花瓷制造业的发展。 |
B.明代青花瓷大量进入欧洲,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得到了欧洲人的青睐,并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 |
C.明末,中国商人在与西方商业势力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得不退出青花瓷外销领域。 |
D.明代的外销瓷是青花瓷,青花瓷的外销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一种贸易活动,更在文化交流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走私集团的武装走私愈演愈烈,直接威胁明王朝的统治,为巩固政权,明王朝被迫承认私人贸易的合法地位并批准西方人与中国贸易。 |
B.明代青花瓷进入欧洲的初期,失去了它的实用性,被上层社会当作珍贵的艺术品加以收藏,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 |
C.青花瓷以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影响了正处于文艺复兴后期的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转型。 |
D.因为外销青花瓷利润丰厚,所以欧洲各国纷纷掀起仿制青花瓷的浪潮。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生物质产业展现能源生机石元春
进入工业社会,传统的生物质燃料已不能满足大量和集中供能的需要,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成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支撑了辉煌的工业文明。但好景不长,经过一二百年的强度开采与消费,这些非再生的化石能源资源渐趋枯竭,其对环境的沉重压力也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忧虑。
当人们将目光聚集到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时,生物质能源重新受到关注,成为可再生能源中烁烁闪光的亮点——当然不再是简单地燃烧,而是基于现代技术的高效利用。现代的或狭义的生物质产业概念,是指“利用可再生或循环的有机物质,包括农作物、树木和其他植物及其残体、畜禽粪便、有机废弃物,以及利用边际性土地和水面种植的能源植物为原料,通过工业性加工转化,进行生物基产品、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生产的一种新兴产业”。
生物质能源如此受重视,与它的多功能和对资源的节约和循环使用有关。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提供能量,但不能形成物质性生产,不能像煤炭和石油那样形成庞大的化工产业,生产出上千种产品;而生物质既是可再生能源,又能生产出化工产品,且其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与环境友好,又胜化石能源一筹。再则,它以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有机垃圾等农林废弃物和环境污染物为原料,使之无害化和资源化,将植物蓄存的光能与物质资源深度开发和循环利用,堪称循环经济之典范。重要的还在于,它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可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工业化、中小城镇建设、富余劳动力转移,以及缩小工农和城乡差别。
我国每年有7亿多吨作物秸秆(相当于3.5亿吨标煤)没有很好利用,其中2亿吨被就地焚烧,污染大气;每年有1000多万公顷农田因覆盖石油基塑料地膜而导致土壤肥力衰退;此外,尚有1亿多公顷(稍少于现耕地面积)不宜垦为农田,但可种植高抗逆性能源植物的边际性土地。这些农林废弃物和边际性土地对生物质产业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刚刚起步,但势头很好。根据我国生物质资源的特点和技术潜在优势,可以将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塑料,以及沼气发电和固化成型燃烧作为主产品。如果能利用全国每年50%的作物秸秆、40%的畜禽粪便、30%的林业废弃物,开发5%(约550万公顷)的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建设约1000个生物质转化工厂,那么其生产能力可相当于5000万吨石油的年生产能力,可见生物质产业的潜力之大。下列关于“生物质能源”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质能源是在非再生化石能源已经不能应用于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情况下重新受到重视的。 |
B.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又能形成物质性生产的能源。 |
C.生物质能源是一种清洁能源,在其生产及使用过程中不会像化石能源那样污染环境。 |
D.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原料有农林废弃物和环境污染物等,其生产能变废为宝。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生物质资源极其丰富,生物质产业虽然刚起步,但发展态势良好,我国能源紧张的状况得到了明显缓解。 |
B.当前受到重视的生物质能源与传统的生物质燃料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建立在现代技术基础上的高效利用,后者只是简单地燃烧。 |
C.对可再生或循环的有机物质或能源植物进行工业性加工转化,实际上就是将植物蓄存的光能与物质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循环利用。 |
D.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塑料以及沼气发电和固化成型燃烧可以成为我国生物质产业的主要产品,是由我国生物质资源的特点和技术潜在优势决定的。 |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生物质产业的发展,对农林废弃物和环境污染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的力度势必不断加大,困扰人类的环境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
B.生物质产业对边际性土地的开发,必将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农业发展开启广阔的前景。 |
C.只要有1000个生物质转化工厂建成投产,就能满足我国社会生产和生活对能源的需求。 |
D.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富余劳动力,缩小工农和城乡差别,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生物质产业。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蓝牙”(B1uetooth)本是十世纪统一了丹麦的国王的名字,现取其“统一”的含义,用来命名意在统一无线局域网通讯标准的蓝牙技术。1998年5月,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和英特尔等五家著名厂商在联合开展短程无线通信技术的标准化活动时提出了“蓝牙技术”这一概念。蓝牙技术是一种提供短距离无线传输的应用技术。这五家厂商力图使蓝牙技术能够成为未来的无线通信标准。这种全球统一的标准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蓝牙技术在现代通信网络的最后10米,将像一种无处不在的数字化神经末梢一样,把各种网络终端设备、各种信息化设备,都“无线”地连接起来。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将移动电话与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以及各种数字化的信息设备连接起来,从而甩掉常用的有线通信电缆;同时形成一种个人身边的网络,使得身边的各种信息化的移动便携设备都能无缝地实现资源共享。
因为其开放性,蓝牙技术目前只是一个规范,还没有成为行业标准。不同品牌、型号的设备之间互通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蓝牙技术本身具有很多优势:蓝牙一般工作在不需交纳费用的全球通用的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即2.4GHz的1SM频段上;可实时进行数据和语音传输;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调频和纠错编码技术,蓝牙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在配备了蓝牙的设备之间可以进行更加可靠的通信。另外,蓝牙具有很强的移植性,可应用于多种通信场合,如WAP、GSM等,引入身份识别后可以灵活实现漫游。而且蓝牙设备功耗低,容易实现,便于推广,对人体危害也小。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蓝牙技术在手机、耳机、PAD、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影机等设备上都有应用,也正应用于无线设备、图像处理设备、安全产品、消费娱乐、汽车产品、家用电器等诸多领域。就蓝牙手机而言,它可以很方便地和电脑连接,实现文件互传,除了图片、铃声、和Java小游戏外,一般的文档也能传到蓝牙手机中,这样就可以把蓝牙手机当成u盘使用了。蓝牙手机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与笔记本电脑无线连接,让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成为现实。两个同样持有蓝牙手机的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交换名片、电话和手机铃声,或者无线联机游戏。再加上相匹配的蓝牙头盔、蓝牙眼镜、蓝牙外套等等一系列产品,蓝牙的无线优点可以让你尽情体验魅力时尚的新生活。
随着蓝牙技术的不断成熟,在逐渐解决制造成本、统一标准和工作的安全性等三个主要问题后,各种蓝牙产品将更加深入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并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下列对蓝牙技术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蓝牙技术是用丹麦国王名字命名,意在统一无线局域网通讯标准的无线传输应用技术。
B蓝牙技术是由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和英特尔联合提出的未来的无线
通信标准。
C.蓝牙技术是信息设备问及信息设备与网络间的一种短距离无线化通信传输应
用技术。
D.蓝牙技术是一种能把各种网络终端设备、各种信息化设备连接起来的无线通
信标准。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目前,作为一个规范,蓝牙技术还没有成-为行业标准,不同品牌及型号的设备之间互通还存在一些问题。
B应用蓝牙技术,信息设备间可以进行一定范围内的互联,实现方便、稳定、可靠、安全的无线通信。
C.用户不必缴纳任何频段使用费用就可在全世界通用的工业、科学、医学频段上使用蓝牙设备。
D蓝牙技术具有很强的移植性,可以应用于多种通信场合,引入身份识别后可以灵活实现漫游。
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蓝牙设备功耗低,容易实现,便于推广,在解决了所面临的标准化这一最重要的问题后,其发展和推广将是无障碍的。
B基于蓝牙技术,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能够随时随地接人打印机、数码相机、记录仪、摄影机等办公设备,从而组成便捷的移动办公室。
C.目前,蓝牙技术在手机、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影机等设备上的应用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促进了生活工作质量的提高。
D.随着蓝牙技术自身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一定会得到不断的拓展,同时,它也会给移动通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千奇百怪的岩石
在美国西南部的科罗拉多高原上,分布着众多以奇特壮观的巨大岩石而著名的国家公园,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就是其中之一。
距今1000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的强大力量,地表向上隆起,其中一大块形成一个高耸的平台——庞沙冈特高原。在高原隆起的过程中,巨大应力使岩石发生断裂,水流得以从岩石穿行;水流缓慢而持续地侵蚀岩石,使岩石间的缝隙逐渐扩大,形成河流和溪谷;天长日久,高原上就形成了一道道深邃的峡谷。
布莱斯峡谷里每年的降水量大约为25厘米,高原地区每年的降水量大约为50厘米,降水时间多数集中在夏天,暴雨来时常伴以雷暴或雹暴,有时不到一小时降雨量就可达6.5至5厘米。大多数的雨水并没有被地表岩石上覆盖的一层层薄土吸收,而是顺着地表流失,因此布莱斯峡谷山洪暴发相当频繁。
在布莱斯峡谷地区,将大块岩石碎裂成较小岩块的最有力的力量莫过于冬天的冰。庞沙冈特高原每年的降雪量大约为250厘米,冰雪解冻的日子大约为200天。在这些日子里,每天都有少量的雪融化流入岩石缝隙中,到了晚上融化的雪水冻结成冰。水在结冰后体积膨胀,就像冰做成的楔子一样,将岩石间的空隙扩大。更多的水不断流入缝隙处结成冰。冰楔的体积越来越大,直到最后使岩石破碎裂开,这个过程叫做“冰楔作用”。
在冰楔作用和地心引力作用(也叫“重力作用”)下,在一些已经形成的天然岩柱上,或者在高原的边缘处,经常会有石块滚落下来,小的只有卵石大小,大的则如汽车。较小的岩石被雨季的洪水和融化的雪水冲走,较大的岩石则垮落下来撞击地面碎成小块,然后被水顺着斜坡冲下去,或者受重力的作用滚落下去。
相比之下,风蚀的作用则要小得多。大雨过后,峡谷中的泥土逐渐干燥并形成一层很硬的外皮,而风只对较为松散的尘粒才起作用,无法撼动紧紧依附在硬皮上的泥尘。另外,地面的植被会用它们的根留住泥尘,而风在刮过植物枝叶时遇到阻力也会威势大减。
如果岩石的风化源于风力,那么岩柱的表面应该更圆润平滑,而布莱斯峡谷中的许多天然怪石柱都具有尖锐的边缘和锯齿般的顶端,可见并非风力所为。
石灰石.粉砂岩和白云石相对来说非常坚硬,岩柱顶部的岩石大多都是这些类型的。泥岩是岩柱中最软的部分,这很容易识别,因为岩柱体最细最窄的部分就是由泥岩构成的。泥岩遇水后侵蚀速度很快,每次大雨过后岩柱的泥岩部分往往都会旧貌换新颜。
水对岩石会产生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作用。洪水裹挟着泥土和岩屑从高处倾泻而下,刮擦.磨损和冲刷着坚固的岩石;缓慢流动的雨水和融水则静悄悄地流进岩缝的孔隙中,使凝聚砂岩的胶结物慢慢分解,带走其中的松散砂粒。
高原的边缘地区最容易被侵蚀,这是因为水在陡坡上流速更快,力量更大。冰楔作用使斜坡表层的岩石变得松动,流水则携带着砂砾岩屑一路刮擦较软的岩石,最终形成一道道冲沟溪谷。较坚硬的岩石留了下来,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岩石景观,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选自《大自然探索》2008年12期,有删改)
下列不属于布莱斯峡谷千奇百怪的岩石形成的原因的一项是()
A.水.冰.地心引力,不同岩石的不同运动,再加上漫长的岁月。![]() |
B.距今1000万年至1500万年前的地壳运动使地表隆起。![]() |
C.巨大应力使岩石发生断裂,水流得以从岩石中穿行。![]() |
D.冰楔作用使斜坡表层的岩石变得松动,岩石间的空隙扩大。 |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许多天然怪石柱都具有尖锐的边缘和锯齿般的顶端,这是水侵蚀岩柱表面的结果。![]() |
B.洪水从高处倾泻而下,使凝聚砂岩的胶结物慢慢分解,带走其中的松散砂粒。![]() |
C.风对岩石的侵蚀作用因地表的植被而减小,岩石的风蚀是因为峡谷中有松散尘粒。![]() |
D.泥岩构成的岩柱体遇水后侵蚀速度很快,每次大雨过后岩柱体大都会旧貌换新颜。 |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是造就布莱斯峡谷地区千奇百怪的岩石景观的主要力量。![]() |
B.布莱斯峡谷地区具有非常丰富的水资源,水对岩石的侵蚀作用至今仍在继续。![]() |
C.布莱斯峡谷地区千姿百态的岩石景观主要分布在高原的边缘地区。![]() |
D.在暴雨洪水和雪水的作用下,这些千奇百怪的岩石经常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