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警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牧,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重定章程……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唯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奏折中提出了有关变法的哪三项预备性措施?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和戊戌变法的失败有何必然联系?(10分)
(2)综合两则材料,你认为戊戌变法的特点有哪些?(5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戊戌变法的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孙中山全集》第9卷))。
近代以来中国各阶层在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历程中,逐渐认识到:中国必须走自己的路。
请回答:
(1)在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孙中山创立了什么理论?后来有什么发展?
(2)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史实。
(3)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创新?(6分)
(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8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巨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招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
—N.佩弗《远东》
【材料三】毛泽东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说过:“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党专政的可能性。”……后来又《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所代表的政治派别为实现“日本明治之政”所作的努力。(4分)
(2)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的?
(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限制任何一党专政”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有哪些成功实践?有何意义?
(4)指出毛泽东与孙中山对民主政治不同认识的理论来源,并分析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主要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朝)国家初定中夏,制作有程,乃偁(纠集)天下之工,聚之京师,分类置局……匠以籍为定,世承其业,其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元史》
材料二:明代名隶官籍的民匠中,班匠(定期到官府服役者)百二十三万,构占工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其余为坐匠。……1485年,工部奏准,轮班匠可以以银代役,后又规定一律以银代役。——《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入清以后)“原匠子孙逃故无遗”,止存户籍。1645年,顺治帝“免直省(直隶)京班匠,并除其匠籍”。……康熙以后,最后废除了匠籍。——朱绍侯《中国古代史》请完成:
(1)据材料一,分析元朝手工业管理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相比,有何进步?
(3)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进步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始皇)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戊。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汉高祖)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庚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请完成: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结合材料分析古代中国统治者的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书·更法》
材料二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二中的“务本”是什么意思?“王制”又指什么?
(2)从上述材料中,引用一句原文,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