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晋文公攻原得卫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②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③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                       ”
【注释】①原:原国 ②金:钟 ③卫人:卫国人                
(乙)吴起守信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丙)侠客行(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合下,白首太玄经。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裹十日粮(     )君姑待之(     )
方与之食(     )非信不可也(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夫原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译:                                                                          
(2)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译:                                                                          
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
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理解。
(甲)(乙)两段短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用简要语言概述之。
答:                                                                          
(丙)诗中有一联也表明了诚信的重要性,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这一联。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
[注释] 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馔(zhuàn):饭食。 ③朕(zhèn):皇帝自称。④间(jiàn):秘密,暗中。 ⑤臧(zāng)否(pǐ):褒贬,即好坏。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4分)
(1)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2)愈恭,礼愈至 ( )
(3)濂以实对 ( ) (4)善者与臣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说说你读了[乙]文后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秦王怫然怒()②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③长跪而之曰()④寡人矣()
下列各句与“此庸夫之怒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C.休祲降于天 D.伏尸百万

翻译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经县治
白浮游①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②,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③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④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为僚佐⑤。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系浔阳狱。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注释】①浮游:去游,游历。②:县治:县衙。③翰林:指李白。李白入朝后曾担任翰林学士。④傍:通“旁”。⑤僚佐:军中幕僚。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初 白 游 并 州 见 郭 子 仪 奇 之 曾 救 其 死 罪。
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1)辟()(2)累()
翻译下面的句子。
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才子李白,一生几起几落,历尽坎坷。请仔细阅读短文,说说李白一生受到过哪些最高礼遇?
读此文后你觉得李白和郭子仪各是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有改动)
注:①牸(zì])牛:母牛。②庵:小草屋。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牛产至十余头孳:
(2)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左右:
(3)将之妻家村中诣: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其人诣武阳质允济公与之乘,战长勺
B.衫蒙其头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老母如言忌不自信,而复问妾曰
D.悉召葱地十里男女毕集孤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2)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
现代汉语中“路不拾遗”经常与连用,这两个成语形容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掇>拾取。 ②<刻露> 明显地表露出来。③ <本其山川> 依据其山川地。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本段文字多角度写出了作者之乐,请再概括出四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