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说:“有明之无普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
列宁在《19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下列哪一政策体现了列宁以上主张()
A.新经济政策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土地法令》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联邦德国成立初期,经济部长艾哈德说:“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表明联邦德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 | B.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
C.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 D.政府主导并扶持经济发展 |
1991年后的十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罕见的持续增长,出现这一局面的关键因素是美国政府()
A.推行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 | B.大规模兴办公共工程 |
C.减少政府干预,减少政府开支 | D.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
美国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 |
B.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率先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
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
D.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
在1929-1933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修建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该工程是一项水坝、水电站、航运、防洪兼有的水利系统。美国政府修建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是()
A.该地区水患严重,根治水患迫在眉睫职 |
B.解决就业问题,从而扩大消费,刺激生产 |
C.国家在危机期间也不能放弃大型工程的修建 |
D.制造繁荣景象以增加美国人民反危机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