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周朝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已有初步认识。周文王曾告诫臣民:“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已成鱼鳖之长。”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人要完全听命于自然
②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③要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④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④ | D.③④ |
“八项规定”颁布一年多来,中央治理“舌尖上的腐败”、“车轮上的腐败”、“月饼盒子里的腐败”等等,一项项,一条条都是从细处抓起。中央从细处抓起是因为()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 B.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
C.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 D.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 |
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
D.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 |
同一片天空,紧邻的区域,空气会发生相互传输、渗透和影响。为力保APEC会议期间空气质量,北京与周边五省区市加强联防联控,协同防治大气污染。区域联合、协同防治的方法体现了()
A.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决定整体功能 |
B.根据主观需要建立事物的联系 |
C.把部分结合起来就能发挥最大功能 |
D.统筹全局以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
近期有很高死亡率的埃博拉疫情在非洲肆虐。根据目前的调查,埃博拉病毒很可能是因动物携带的病毒通过多种渠道传入人体造成的。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A.人能认识和改造规律 |
B.人最终能战胜自然 |
C.人要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
D.人在联系的客观性面前无能为力 |
“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因过度依赖资源而导致经济落后,引发诸多社会问题。这警示我们()
①要根据人们的需要,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②要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要坚持联系观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④要重视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