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0年,查理二世重登英国王位,他与议会方面达成的妥协是( )
①实行宗教自由 ②格守《权利请愿书》
③清除护国政体 ④尊重议会权力
A.①②③④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②④ |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这表明了
A.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 | 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 |
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 | D.对两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 |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 B.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完成革命任务 |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
下表摘编自E·罗伊斯顿·派克《被遗忘的苦难一一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一书。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斯塔福特郡的矿口女工的周工资表
年龄 |
工资 |
12—13岁 |
4先令一4先令6便士 |
13—14岁 |
4先令6便士一5先令 |
14—15岁 |
5先令一6先令6便士 |
15—16岁 |
6先令一7先令6便士 |
A.女童工在纺织业中大量使用
B.女工的工资比男工要低得多
C.妇女独立意识增强,主动离开家庭走进工厂
D.早期工业时代缺乏人文关怀
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A.没有法制观念 | 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
C.忽视道德建设 | 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
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 | B.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 |
C.作者主张国家控制人口增长 | 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