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读图,完成各题。 图中信息表明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 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
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 | 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
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A.降水量少 | B.入库水量少 | C.蒸发量大 | 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
该水库可能位于
A.太行山地 | B.秦岭山地 | C.江苏省北部 | D.云南省中部 |
材料一:2009年12月5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材料二: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表。
结合上述材料,判断下列各题。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升 | B.中国的城市化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 |
C.我国己经完全实现了城市化 | D.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
根据本次会议精神和中国的现实情况,今后我国城市化的方向是()
A.大城市的人口向西部转移 |
B.大城市的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
C.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转移 |
D.农村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
读“中国2005年一2050年人口变更图”回答下列各题。图反映出我国人口构成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增加 | B.性别比平衡 |
C.老龄化趋重 | D.独生子女减少 |
人类学家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剧烈的人口结构变更”。引起中国这种人口结构变更的原因并非是
A.多子多福的驱动 |
B.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
C.计划生育的惯性 |
D.现代人生育观念的变化 |
图为一组剖面景观示意图,反映了世界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甲一图丁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图甲时期一图丁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判断下列各题。有关图中河流补给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雨水补给②冰川融水补给
③湖泊水补给④地下水补给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面积扩大,雨季时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若村落和城镇在此处布局比较稳定,且有不断向沿岸靠近的趋向,则图中村落可能位于()
①北半球的右岸②南半球的右岸③凸岸④凹岸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图为45°S附近某地区的相关数据,其中①④处为海洋,②③处为陆地,80°、60°为当地西经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④处所属的大洋与板块的名称分别是()
A.太平洋、太平洋板块 |
B.太平洋、南极洲板块 |
C.大西洋、印度洋板块 |
D.大西洋、美洲板块 |
③处自然植被类型及所反映的自然带分布规律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 |
B.温带荒漠——非地带性规律 |
C.温带荒漠——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
D.温带落叶阔叶林——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
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时40分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本次会议的正式名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据此判断下列各题。会议的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责任共担”,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 | B.公平性原则 | C.共同性原则 | D.阶段性原则 |
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直接减弱的主要是()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
C.大气的逆辐射 |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