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诗写到:“生死攸关转折点,左倾错误受批判。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险。”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A.中国革命开始“以俄为师”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C.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A.小农经济盛行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C.商品流通不畅 D.传统手工产量不高

有史学家估计:二战后联邦德国从1949年起,人均获得140马克的补助,而民主德国却人均负债2500马克。下列因素可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是

A.参加“北约”和“华约”的时间不同 B.联邦德国率先加入欧洲煤钢联营
C.两国处于“冷战”格局的战略地位不同 D.两国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不同

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
B.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
C.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
D.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抛弃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

凤凰网评论说,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很容易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轮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谴责。上述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体现的史观是

A.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 B.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C.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 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各式各样的现代化思想和政治运动,其能掀起人心于一时者大抵以民族主义为出发点,并基本上假借民族主义的动力。” 下列口号与此不符的是

A.“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打倒孔家店!” D.“打倒列强除军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