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的四季
张洁
(1)生命如四季。
  (2)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倒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3)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
  (4)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 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 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5)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地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 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 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6)没有充分地准备,便急促地上路了。历过的艰辛自不必说它。要说的是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 仅仅是因为过于简单和过于发热的头脑,发生过多少次完全可以避免的惨痛的过失——真的,那并非不能,让人真正痛心的是在这里:并非不能。我顿足,我懊悔,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
  (7)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永远没有尝受过成熟是什么一种滋味,便夭折了。
  (8)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份,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9)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10)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11)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12)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13)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我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敷衍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一切。
(14)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1、“我的四季”的特点是什么?从作者对自己四季的描述,可以看出她怎样的人生态度?
2、第(2)段作者为什么说“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没须想有没有结果”?(用文中语句回答)
3、第(6)段中的加点词语“浅显的经验“是指什么?
4、第(7)段的加点词语“谷穗“比喻什么?
5、第(12)段说“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我已无事可做了”?为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电影《宇宙与人》的解说词片断,回答问题。
①宇宙星光灿烂,深藏着物质运动的伟大力量,它最不可思议的是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②自从人类发现了这种叫基因(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的结构之后,就可以相信,哪怕是尘埃,只要经过特别精致的编排,就能缔造出像生命这样高级物质形态,并且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它就能演化智能。③物质的宇宙能够演化出生命,目前我们惟一所知道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太阳系,但生命很吝啬地只选择了它的第三颗行星地球。
对第①句中划线的词语“深藏”所涉及的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运动 B.物质运动
C.伟大力量 D.物质运动的伟大力量

对画线的第②句语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纯粹的物质世界经过特别精致的编排就能产生生命,生命在足够的时间空间里能演化出智能。这是人类在发现了基因的结构后认识的道理。
B.纯粹的物质世界只要经过人的特别精致的编排就能产生基因,从而在足够的时间空间构成生命,进而演化智能。
C.在发现基因的结构后,人们能够把尘埃之类的物质经过特别精致的编排而创造出生命,进而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智能。
D.在发现基因结构后,人们认识到,生命是由经过特别精致的编排的尘埃产生的,智能是基因在足够的时间空间内演化而来的。

第③句所用的修辞是_____________,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

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就在于他会思维、能够理解、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却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这样看来,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文中画“_______”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的修辞,改为陈述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文中划线的字的含义。
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
(1)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2)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这部分主要运用了_________表达方式。首先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再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得出一个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 a 的灰尘,都是大自然 b 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 c 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更替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 d 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像。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给文中划线字注音。
相形见()混()
在下面这些词语中各选一个填在文中a、b、c、d处。
不值一提不可思议精巧绝伦与众不同
本文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文段为了论述大自然智慧是无与伦比的,把人类智慧与其对比。文段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的?
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课文阅读。
为什么说人类智慧在大自然智慧面前没有什么自傲的?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那么它就有作者自己的观点。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阅读《人之歌》,回答问题。
人之歌
纪伯伦
①从古到今,我一直存在,并将永远存在下去,直至千秋万代。
②我曾遨游在无边无际的苍穹;我曾翱翔在虚幻的世界中;我接近过至高无上的光明的神界;如今我却被囚禁于物质的樊笼。
③我受过孔子的教诲;听过梵天的哲理;也曾坐在菩提树下,伴随过佛祖释迦牟尼;可我现在仍是懵懵懂懂,信不信神明,我还在斗争。
④我曾在西奈山上看到过耶和华面谕摩西;曾在约旦河边见过基督显示的奇迹;还曾在麦地那听到过阿拉伯先知的教义;可我现在却仍感到迷茫、犹疑。
⑤我见到过巴比伦的强盛、埃及的光荣、希腊的威风,但从那些显赫的业绩里,我仍看到了虚弱、渺小和卑微。
⑥我曾与阿因·杜尔的巫师、亚述的祭司和巴勒斯坦的先知们坐在一起,但我至今仍在寻求真理。
⑦我记得降在印度的哲理、格言;能背诵出阿拉伯半岛居民心中的诗篇;也懂得那些体现西方人情感的音乐;但我仍是又瞎又聋,既看不清,也听不见。
⑧我曾受过狼子野心的侵略者的蹂躏;也曾遭到豪强、暴君的奴役、欺凌;然而我仍有力量来同岁月进行斗争。
⑨这一切是我童年时代的所见所闻;我会见到和听到青年时代的事业和功勋;还将随着年迈而臻于完美,最后将皈依于上帝。
⑩从亘古到现在,我一直存在,并将永远存在下去,直到千秋万代。
(选自伍倍子编《中外哲理散文选》)
这首散文诗也采用第_____________人称,首尾_____________说明人类将永远存在下去,直至千秋万代。译者在翻译时也着意安排了一些韵脚,请用“_____________”将第③节中的韵脚标出来。
第②段中的“如今我却被囚禁于物质的樊笼”与《雨之歌》的哪一句照应?第⑨段中“还将随着年迈而臻于完美,最终将皈依于上帝”又与其哪一句照应?
纪伯伦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联系全文,看看作者在《人之歌》中表现出的情感。
第⑦段中前面说“我记得降在印度的哲理、格言;能背诵出阿拉伯半岛居民心中的诗篇;也懂得那些体现西方人情感的音乐”;后面又说“但我仍是又瞎又聋,既看不清,也听不见”,这是不是前后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请列举两条关于对人生意义看法的名人名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