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验证植物光合作用的有关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把等量的黑藻放入4个相同的烧杯,加入等量的0.25%的碳酸氢钠溶液。
②按右图安装实验装置4组。
③分别用红、黄、蓝、绿4种等强度的光源照射黑藻。
④当观察到黑藻叶片均匀地产生气泡后,记录各组黑藻5分钟内产生的气泡数。
⑤重复以上步骤两次。
请回答相关问题:
(1) 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2) 预测产生气泡数量最少的是使用_______________ (颜色)光源的一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设计表格用于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
(16分)甲图是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DNA数目变化曲线图,乙图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第1题每格1分,其它每格2分)
(1)从甲图上看,图中________(填字母)段所示的时期是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对应图乙中的 ________时期。(填编号)
(2)甲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所示细胞分裂过程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按顺序填编号)。其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图____________(填编号),消失于图________(填编号)。
(4)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甲图中的2N=________。
(5) 从甲图上看,图中________ (填字母)段所示的时期是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对应图乙中的 ________时期。(填编号)
在豌豆中,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现将A、B、C、D、E、F六种植株进行交配,实验结果如下:(每格1分,第4小题3分)
P |
实验组合 |
A×B |
C×D |
E×B |
D×F |
F1 |
高茎 |
21 |
0 |
20 |
29 |
矮茎 |
7 |
25 |
19 |
0 |
根据表内结果回答:
(1)写出P中各种植株的基因组成: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E___________,F___________。
(2)在所得的所有子代(F1)中,纯合的高茎植株应占_________株。
(3)A×B的后代为F1,将F1全部自交得到F2,F2的高茎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F2代继续自交,直至第Fn代。在第Fn代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4) D×F的后代为F1,将F1全部自交得到F2,写出亲本到F2的遗传图谱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采用A、B两棵植株进行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
实验一:在杂交Ⅰ中,将植株A的花粉粒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授粉后,雌花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
实验二:在杂交Ⅱ中,植株B的花粉粒被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进行授粉。
实验三:在杂交Ⅲ中,植株A的花粉粒被转移到植株B的另一雌花上进行授粉。
上述三种杂交所获得玉米粒的颜色如下表所示:
杂交 |
紫红色玉米粒 |
黄色玉米粒 |
I |
587 |
196 |
II |
0 |
823 |
Ⅲ |
412 |
396 |
(1)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用G代表显性性状,g代表隐性性状,则植株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植株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杂交Ⅰ的子代中,紫红色玉米粒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_。
(3)杂交Ⅰ的子代中,紫红色玉米粒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共10分)
已知菠菜的干叶病是干叶病毒导致的,但不清楚干叶病毒的核酸种类,试设计实验探究。实验原理:(略)。
(1)实验材料:苯酚的水溶液(可以将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分离)、若干健康生长的菠菜植株、干叶病毒样本、DNA水解酶、其他必需器材。
(2)实验步骤:
①选取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菠菜植株,编号为a、b。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设法将其蛋白质和核酸分离,以获得其核酸。
③在适当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段时间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喷洒植株a,用_________________喷洒植株b。
⑤再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株菠菜的生长情况。
(3)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空1分,共10分)甲图是植物水培法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 。
(2)小麦在a点时吸收K+是否需要能量,向培养液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3)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小麦,研究培养液中氧气含量对K+吸收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乙图,则小麦幼苗吸收K+的方式是 ,培养液中氧气含量对K+吸收速率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图中 段,d点后K+吸收速率不再明显增加的原因是 。
(4)如果把小麦的叶肉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这是由于细胞壁与___发生分离所致。如果将该细胞再放入清水中,细胞会出现现象。
(5)如果把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称之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下表是某同学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在不同作用时间下,记录一个视野中的某植物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数量如下图示(已知视野中共有细胞40个)
蔗糖溶液浓度 |
15秒 |
25秒 |
35秒 |
45秒 |
55秒 |
浓度A |
5 |
9 |
13 |
14 |
14 |
浓度B |
17 |
19 |
21 |
22 |
22 |
浓度C |
26 |
28 |
29 |
31 |
31 |
浓度D |
34 |
35 |
37 |
37 |
37 |
该表皮细胞液的渗透压(浓度)相当于蔗糖溶液哪一浓度?_________(填编号);蔗糖溶液作用的最佳时间约为__________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