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一词,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它的提出促进了20世纪70年代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研究;拓宽了80年代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把“循环经济”与生态系统相联系;90年代的知识经济研究,赋予“循环经济”以高科技产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内容。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上述材料中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是 ( )
①感性认识 ②理性认识
③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④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循环经济理论”促进20世纪经济发展,这说明 ( )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B.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 |
C.只有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才能指导人们的活动 |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历来是鼓舞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A.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 D.弘扬民族精神,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
龙泉宝剑是名闻中外的民间艺术品,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龙泉窑是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量及出口量最大、产品质量最高的青瓷窑系。第六届中国龙泉青瓷·龙泉宝剑节开幕式上,专家向世人展示了二者的锻造和烧制技艺。材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文化具有传承性 ④文化不断交流、借鉴、融合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 )
A.薪火相传,延绵不绝 |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
C.全面继承,开拓创新 |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一个国家,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跨。下面对民族精神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
B.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
C.弘扬民族精神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
D.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民族精神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
苗族女子的头饰反映出浓郁的民族习俗和古老的文化传统,是图腾文化和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土族妇女斜襟上衣的袖子是用五色彩布缝制成的,远看如同两道美丽的彩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①不同民族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
②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各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本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④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本民族,而且属于全世界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