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反应:2NO2(g) 2NO(g)+ 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 态的标志是
①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2的同时生成2nmol NO2
②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2的同时生成2nmol NO
③ 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或分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氨水中:NH4+、Fe2+、SO42-、HSO3- |
B.pH=l的溶液中:、Mg2+、Fe3+、Cl-、NO3- |
C.通入足量CO2的溶液中:Ca2+、Na+、SiO32-、CO32- |
D.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2mol·L—1的溶液中:NH4+、HCO3-、Na+、Cl- |
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相符的是()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 |
A |
测定HF、HCl的熔点、沸点 |
比较F、Cl的非金属性强弱 |
B |
MgSO4、Al2(SO4)3溶液中分别滴加足量氨水 |
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
C |
将SO2气体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
比较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
D |
向氯化铵、氯化铝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
比较NaOH、NH3·H2O、Al(OH)3的碱性强弱 |
已知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于X、Y、Z、W四种元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X>Y>Z>W |
B.原子序数:Y>X>Z>W |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Y>X>Z>W |
D.金属性:X<Y,还原性:W2->Z- |
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用NA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B.1.6gNH2-离子所含质子数为NA |
C.50mL18.4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 |
D.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
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
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
C.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 |
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