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一位代表说:“小国管理着东河岸边美丽的建筑物(指联合国总部),两个大国管理着世界其他地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第三世界的力量尚不能限制大国的行动 |
| B.大国和小国按实力有具体不同的分工 |
| C.第三世界拥有发言权,但霸权政治仍然存在 |
| D.小国对冷战无可奈何 |
观察下面两幅图示,对其本质异同分析得最为准确的是
| 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
|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
|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机构的职能 |
|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
柏克在《法国革命论》指出:“1793年末,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革命者陷入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这表明
| A.革命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 |
| B.法国实现了社会领域的自由平等 |
| C.革命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 |
| D.革命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由原则 |
有学者指出:“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对这一时期英国“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 |
| B.选举中的高额财产限制被打破 |
| C.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
| D.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 |
“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2013年3月,李克强在总理答记者会上以此作为开场白。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世界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名称 |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
《临时约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颁布时间 |
1787年颁布 |
1911年 |
1954年颁布 |
| 制定机构 |
国会制定 |
南京临时政府众议院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
| 特 点 |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
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
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
| 评 价 |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
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点 D.评价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
| A.打击了贵族势力 | B.加强了中央集权 |
| C.开启了官僚政治 | D.缓和了社会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