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做题。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是从______________角度来评价的。
第二首是从______________角度来评价的。
第三首是从______________角度来评价的。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①②③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回答问题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下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诗词为了押韵,往往颠倒词序和句序。“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了洲头
B.寒秋独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C.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D.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独立寒秋

这首词的上阙描绘了壮丽的湘江秋景,下列四组词语中选出最能表现深秋特点的一组是()

A.万山层林碧透争流长空万类
B.红遍尽染碧透百舸长空浅底
C.万山层林碧透长空浅底霜天
D.红遍尽染碧透长空浅底霜天

对这首词的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前三句写出了特定的氛围(寒秋),想象中的景物(湘江),还写出了欣赏秋景的立足点(橘子洲头)和诗人独立的高大形象。
B.“看“字领起对秋景的描绘,其中有仰视,有俯瞰;景物有远景,有近景;有静态色彩的描写,还有动态形象的描写。
C.“百舸争流”突出船又多又快,“鹰击长空”着意描写力度,“鱼翔浅底”见出自由自在。三句点明“万类霜天竞自由”。
D.“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用设问的方法抒发自己的情怀,包含着忧思和责任,暗含以身许国之志。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题目(本小题共2题,共11分)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本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②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本词在写景方面手法丰富多样,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
本词的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题目。
钟山即事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游钟山
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注:这两首诗是王安石在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时的所见所感。
在第一首诗的诗眼是“幽”,试做分析。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两首诗手法和表达情感上的不同。

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夕旅怀[唐]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结合全诗,简析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词,完成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请问这首诗中的哪两个字用得准确传神?请你指出来并做简要分析。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