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综合消息,甲国某一物流公司已获乙国政府授权,取得了乙国130万公顷可耕地的使用权,租期为99年。据悉,甲国公司将用来种植粮食作物,并将粮食船运回国。
材料二 下图为甲国和乙国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 下图为某地气候资料图。
(1)(1)甲国为 ,乙国为 。
(2)判断材料三中气候资料对应材料二中A、B、C、D中的哪个城市,并简述该地气候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分析甲国在乙国租地发展农业的原因。
我国某校“环球探险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网上模拟探险活动,图14表示探险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学生在纬度接近的A、B两区域看到的自然带分别是:、,影响A区域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2)C探险区存在一个(高或低)温中心,该区域种植业集中于地带,丰富的新能源有。
(3)如果坐船航行途径D海域,此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有。
A.轮船顺风顺水 B.轮船逆风逆水 C.白昼越来越长 D.太阳从东偏北方向升起
(4)图15中最有可能在E地拍摄的照片是,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5)探险路线经过墨西哥坎昆,2010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该地举行,这次会议共同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是。为解决此问题,我国近几年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的1.6元/kg,降幅近30%。
材料二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产地 |
含油量 |
运输费用(元) |
生产成本(元/kg) |
生产方式 |
国产大豆 |
17% |
0.18 |
1.60 |
粗放式 |
进口大豆 |
19% |
0.16 |
1.28 |
集约式 |
材料三: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2002年)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全国 |
|
人均耕地面积(Km2) |
0.31 |
0. 21 |
0.10 |
0.02 |
0.07 |
0.05 |
0.10 |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 (kg/Km2) |
4916 |
5872 |
5870 |
7044 |
6207 |
6175 |
4885 |
(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
(2)东北作为我国传统的大豆主产区,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A.靠近市场 B.光热充足 C.土地肥沃 D.水源丰富
(3)根据材料二判断,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和。
(4)由于受进口大豆的冲击,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你认为下列措施中,可以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的有________和________。
A.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 B.加大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单产
C.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D.大量施用无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5)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看,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6)通过计算,可以得出黑龙江省的人均谷物产量比江苏省的人均谷物产量。这种现象也同时存在于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它省份。请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0世纪80年代,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中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如今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粤北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正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10分)
(1)20世纪80年代,香港大量____型产业逐渐北移,珠江三角洲成为香港产品的_______基地,香港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的优势担当研究开发中心和销售中心的角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
(2)结合所学,简述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与转移的趋势。
(3)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主要有哪些区位优势?作为安徽沿江城市带成员之一的马鞍山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吸引产业转移?
读我国两个重要的三角洲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1)A图所示三角洲地区:
①城市(填代号)是我国最大城市。
②本区农业发展不利的气象灾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1分)
(2)B图所示三角洲地区:
B图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在1979--1990年间,该地区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发挥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大力发展密集型产业;经济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该地区该资源优势逐渐丧失。通过产业升级,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比较A图和B图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相同点:;
不同点:A图与B图区域相比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股气流都能长驱直入,试解释原因。
(2)简要分析A、B两气流性质的成因及其对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图示地区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高,但很多大城市及特大城市市中心区白天人口集中,而夜晚却人流稀少,人口密度甚至不及白天的十分之一,称为名副其实的“空心城”,试分析原因。
(4)图中联系两地的海上通道叫北大西洋航线,造成此航线不安全的自然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