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3月22日,我市召开创卫环境保护综合整治春季会战工作调度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分工,落实责任,对整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按时彻底解决。要上下联动,全民发动,全社会参与,形成创卫环保综合整治强大合力。
材料二 《哥本哈根协议》提出每年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总额1000亿美元的应对气候变化资金。但现在发达国家讨论的数字只有100亿美元,且不愿考虑中长期问题,这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的要求相差很远。
(1)保护环境需要公民、政府共同努力。请结合德州实际,为解决环境问题提具体建议。(4分)
(2)请你从环境伦理的角度评价发达国家的做法。(6分)
材料一钱塘江大潮,以其“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壮观景象,吸引着无数人前往观看,是世界著名的两大涌潮之一。但是,涌潮也确实给沿江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浩浩钱江水,滴滴灾民泪”,“飓风拔木浪如山,振荡乾坤顷刻间。临海人家千万户,漂流不见一人还。”这便是当时遭潮灾的写照。专家指出,人们对涌潮成因和规律的无知是造成悲剧的一个原因,其实,潮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涨潮的时间是可以推算的。同时,安全意识淡薄也是出现悲剧的主要原因,人类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更不能忘记它的威力。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简要分析钱塘江大潮造成悲剧的原因。
材料二为了预防和减少钱塘江潮汐引发的人员伤亡事件,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杭州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了《钱塘江防潮安全管理办法》。他们将建立钱塘江防潮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发布钱塘江防潮安全管理的决定、命令,负责制定防潮安全应急预案;组织钱塘江防潮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向社会公告辖区内容易引发潮水伤人的危险区域、地点,组织在危险区域、地点设置警示标志、安全防护设施等,同时呼吁市民、外地来杭人员等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遵守防潮安全管理规定,自觉接受钱塘江防潮安全教育,服从巡查预警人员的管理,不进入危险区域、地点,主动防避潮汐风险。
(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请说明为了预防和减少钱塘江潮汐引发人员伤亡事件,杭州市政府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东盟各国与我国地理位置邻近,历史交往悠久。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经济联系与依赖的进一步增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无法抗拒的历史进程。
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中国要发展,就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认为自己是征服自然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人们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2013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92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快速发展的92年。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用智慧和毅力谱写了92年光辉而悲壮的中国现代史!某校高三(2)班同学开展以“追寻马克思主义的足迹”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同学们从教材中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情境二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情境三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过程(如图),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的过程。
(1)根据情境一请说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及其体现的哲学道理。
(2)根据情境二请你结合“哲学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根据情境三请你填出上图中对应的理论名称。
材料:实行黄金周以来,公民的休息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也有效拉动了假日经济。但黄金周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加大了对景区的破坏,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等。经过一年多的多方研究论证,国家对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增设了清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的假日,这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根据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