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③认识来源于实践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提请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议草案,专门规定“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省、直辖市,应有农民工代表”。这一规定表明
①我国各族人民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不断完善③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② |
材料一 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经过充分讨论、认真审议,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0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座谈会。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畅所欲言,对文件稿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材料二中央发布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材料三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主体是广大党员干部,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应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提出的要求,站在履行党的执政兴国使命、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高度,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
(2)综合三则材料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完善领导和执政方式,加强自身建设的。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将陆续进行履职培训。如此大规模地对全国人大代表进行系统培训,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是第一次。这表明,人大代表的素质、能力、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
A.人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能否实现 |
B.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能否实现 |
C.人大代表能否真正代表民意,直接决定着国家决策的质量和效能 |
D.人民代表能否代表全体公民的利益和意志,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
1947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开创了内蒙古历史的新纪元。内蒙古地区之所以能够建立民族自治区,主要因为
①蒙古族对国家统一有强烈的政治认同②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③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人口构成单一④蒙古族在我国民族人口分布上有自己的特点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新一届县乡人大将产生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这表明
A.我国国家机构遵循三权分立原则 |
B.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即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
C.我国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机关和组织干涉 |
D.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分工合作、互相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