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处理两段活的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吲哚乙酸的存在,枝条及摆放位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处理甲的A端,能在甲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
B.处理乙的A端,能在乙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
C.处理乙的B端,不能在乙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
D.处理甲的B端,能在甲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
葡萄糖经小肠黏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至少透过的磷脂双分子层为
A.4层 | B.5层 | C.8层 | D.10层 |
最能证明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原理的是
A.将萎蔫的青菜放入清水中会变硬挺 |
B.将根尖细胞放入清水中水吸水 |
C.将土豆放入盐水中会变软 |
D.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
下图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
下表是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而设计的实验方案,a~d代表试管,①~⑦代表实验步骤。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误的是
a |
b |
c |
d |
|
① |
淀粉溶液2ml |
蔗糖溶液2ml |
唾液淀粉酶溶液2ml |
唾液淀粉酶溶液2ml |
② |
50~65℃温水中水浴加热10min |
|||
③ |
将c倒入a,将d倒入b |
|||
④ |
50~65℃温水中水浴加热10min |
|||
⑤ |
加入现配的斐林试剂溶液2ml |
|||
⑥ |
37℃恒温水浴 |
|||
⑦ |
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
A.②﹑④和⑥的温度设置错误
B.④和⑤的顺序有误
C.淀粉酶的用量属于自变量
D.②和④会影响酶的活性
在人体和高等动物体内,在pH由5上升到10的过程中,淀粉酶的催化速度将
A.先升后降 | B.不断上升 |
C.不断下降 | D.先降后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