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为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
A.克里米亚 |
B.凡尔登 |
C.列克星敦 |
D.萨拉热窝 |
清雍正时,川陕总督年羹尧有《谢御书陆贽奏议叙文折》。硃批:“览卿奏谢,知道了。此事当具本奏,令众知不私。此篇文朕先已发出乾清门,满汉大臣看过。本上文意可另斟,着特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奏事密折直接呈送皇帝 | B.一般事务奏事另有途径 |
C.提高了军机处办事效率 | D.皇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孔子曰:“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曰:“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由此可知,三者都
A.体现了蔑视天地的无畏精神 |
B.认为自然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C.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认识的 |
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光是思想竭力体现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下列各项中,促使“现实本身趋向思想”的包括
①郡县制②科举制③解负令④自然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王夫之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以为“气”是物质实体,而“理”则是客观规律。这一学说
A.是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反映 |
B.继承了陆九渊“心即理也”的思想 |
C.与朱熹对理气先后关系的论述相一致 |
D.成为传统儒家学说当中的主流思想 |
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1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