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8月,希特勒私下宣称:“让我们把这一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目前苏联并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在以后一两年中,目前的局面将继续存在。”这表明德国签约的首要目的是
A.在未来的战争中免于两线作战 | B.在德军突袭波兰时避免与苏军发生冲突 |
C.首先攻占西欧,为将来进攻苏联做准备 | D.防止苏联与英法构筑集体安全体系 |
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
A.君臣相互制约 | B.相权威胁皇权 |
C.国家统一的需要 | D.封建专制制度的需要 |
关于郡县制和行省制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郡县制和行省制两者的出发点都是加强中央集权 |
B.郡县制是行省制的基础 |
C.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继承和发展 |
D.行省制改变了郡县制,因此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否定 |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明朝的内阁 | B.宋朝的枢密院 |
C.唐朝的门下省 | D.清朝的军机处 |
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
B.中书省下设六部 |
C.门下省下设政事堂为三省长官议事的场所 |
D.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
“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唐朝《文献通考》中的这段记载,反映了唐朝的三省( )
A.工作效率极其低下 | B.运转过程不断完善 |
C.行政地位逐渐下降 | D.完全隶属于政事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