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1年1月17日,在胡主席访美前一天,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筹拍的《中国国家形象片 人物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播出。此片长60秒,以红色为主色调,杨利伟、姚明、邓亚萍等入镜。而之后要播出的《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则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当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舆论认为中国启动的国家形象宣传片,标志着中国开始更加自信、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软实力”,争夺国际话语权,中国国家公关时代已经来临。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谈谈播放国家形象片、做好国家公关工作的重要意义。
中国梦,是当下新闻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某校高一(3)班同学组织开展了“中国梦”系列主题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
小林多次就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向当地政府写信反映情况,还通过网络向当地人大常委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同时,他经常去居委会担任小助手,参与社区卫生和绿化等方面的管理活动。他说:“我对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对存在的社会问题,要时时关注并参与解决,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结合材料,谈谈小林的做法对你参与政治生活的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穹顶之下》是由央视前主播柴静自费百万拍摄的雾霆新闻调查公益性视频,发布首日点击量就突破3100万次。《穹顶之下》的成功,与其创作思想分不开:选材立足亲身感受,立足百姓生活和重大社会热点;借鉴西方经验,把视频播放与现场讲述有机结合;经费独立,自费拍摄保证了观点中立和客观;体现出天人合一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完美对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穹顶之下》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材料二:2014年6月22日,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 — 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申遗部分22个遗产点在中国,包括各帝国都城、宫殿群、佛教石窟寺等。世界遗产委员会表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2000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的交流,尤其是游牧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长安 — 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会议要求,对于经济风险,要严控增量,逐步加以化解;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各地区要找准自身优势,确定工作思路。
结合材料,运用“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会议要求体现的哲学依据。
材料一: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材料二:“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2)当代中国应如何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材料一: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企业,49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全球媒体的90%.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80%。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
(2)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