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 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 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 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 “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 ”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 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 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 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 谦却不受。 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 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 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 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 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 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 居身俭素,床施蘧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 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 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 “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 ”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 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 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干:才能 |
B.躬耕以养弟妹 躬:亲自 |
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 宾:归顺 |
D.至郡,布恩惠之化布:宣告 |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3 分 )
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②俸秩出吏民者,稀原除之
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④每去官,辄无私宅
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 ⑥居身检素,夏日无帱帐
A.①②④ | B.①④⑤ |
C.②③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 友爱。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 孙谦任钱唐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府空车库里。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 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 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把下面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
(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相过其家,使赋诗。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援笔题曰《高轩过》。二公大惊,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亲为束发。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公为著《讳辩》一篇。后官至太常寺奉礼郎。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旦日出,骑弱马,従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即従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乐府诸诗,云韶众工,谐于律吕。尝叹曰:“我年二十不得意,一生愁心,谢如梧叶矣。”忽疾笃,恍惚昼见人绯衣贺赤虬腾下,持一版书,若太古雷文,曰:“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贺叩头辞,谓母老病,其人曰:“无上比人间差乐,不苦也。”居倾,窗中勃勃烟气,闻车声甚速,遂绝。死时才二十七,莫不怜之。李藩缀集其歌诗,因托贺表兄访所遗失,并加点窜,付以成本。弥年绝迹。乃诘之,曰:“每恨其傲忽,其文己焚之矣。“今存十之四五。杜牧为序者五卷,今传。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信然。贺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极名。天夺之速,岂吝也耶若少假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今兹惜哉!(选自《唐才子传·李贺》)
[注]郑王:李亮,唐高祖李渊的从父,隋朝时任海州刺史,高祖武德初年封郑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承:接受 |
B.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举:推荐、选用 |
C.老子曰:“其进锐者退速。”信然信:果真、的确 |
D.若少假行年,涵洞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 假:授予、给予 |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贺有才华的一组是()
①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
②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
③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
④従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
⑤每恨其傲忽,其文己焚之矣
⑥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贺是唐朝宗师后人,人长得纤瘦,手脚很长,但非常聪明,写字飞快,七岁诗文便震动京城。 |
B.韩愈、皇甫湜读了李贺的作品,不相信他只有七岁,直到李贺梳总角发穿荷叶衣出来,他们才大惊。 |
C.李贺写诗崇尚奇异的风格,完全摆脱了通常诗家的常规,当时无人能够仿效,其乐府诗常被谱成唱曲。 |
D.作者详细记叙李贺充满神奇色彩的病死过程,是要借天妒英才的说法凸显李贺出类拔萃的天赋。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
(2)非大醉吊丧,率如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耳,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 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其自归以就死约:约定 |
B.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期:希望 |
C.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移:移动 |
D.不逆情以干誉逆:违背 |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然则何为而可 | B.所以求此名也 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所以纵之乎 |
C.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 D.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 |
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其圣人之法乎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对君子要讲信义,而对小人要施加刑罚 |
B.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 施加刑罚而将犯人打入死地,这是罪大恶极的行为,这又让小人特别嚣张 |
C.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 (假如)料到犯人必会回来才将他们放走,这是上面(皇帝)窥察揣摩下面(囚犯)的想法 |
D.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
哪里有所说的(皇帝)施加恩德与(囚犯)懂得了信义这种情形呢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区分君子与小人,要看其是否能够为了“义”殒身不恤,视死如归。 |
B.作者认为唐太宗纵囚的做法只不过是为了求得贤德君主之名,并不值得称赞。 |
C.作者认为囚犯在明知必死时做出回去领死的抉择,才可以说施恩教化取得成功。 |
D.作者认为圣君明主治世应以人情为本,既不追求标新立异,也不追求作秀求名。 |
用“/”给下面画横线文言文断句。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 射 之 士 使 人 说 王 曰 臣 问 谒 者 谒 者 曰 可 食 臣 故 食 之 是 臣 无 罪 而 罪 在 谒 者 也 且 客 献 不 死 之 药 臣 食 之 而 王 杀 臣 是 死 药 也 王 杀 无 罪 之 臣 而 明 人 之 欺 王 王 乃 不 杀。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子贡问:“师①与商②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二)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注】①师:颛孙师,即子张。②商:子商,即子夏。写出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师也过,商也不及()
(2)然则师愈与()
(3)恶称人之恶者()
(4)先王之道,斯为美( )下列各组划线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君子之于天下也②礼之用,和为贵 |
B.①师与商也孰贤②然则师愈与 |
C.①不得中行而与之②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
D.①不以礼节之②道之以政 |
下列划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礼节之 |
B.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
C.狂者进取 |
D.恶不孙以为勇者 |
翻译选文(二)画横线的句子。
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选文(一)中孔子是如何评价“狂”与“狷”的?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
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
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
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对下列句子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 |
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权贵有嫌其出位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
B.乃放纵诗酒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C.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
D.与刘宾客齐名 秦伯说,与郑人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②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