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复光,闽人也,本乔氏。有武力,少养于内常侍杨玄价家,颇以节谊自奋,玄价奇之。复光有谋略,累监诸镇军。
乾符初,佐平卢节度使曾元裕击贼王仙芝,败之。招讨使宋威击仙芝于江西,复光在军,请判官吴彦宏约贼降,仙芝遣将尚君长自缚如约。威疾其功,密请僖宗诛之,故仙芝怨,复引兵叛。后天子寤威阶祸,罢之,以兵与复光,乃进禽徐唐莒。王铎为招讨,复光仍监军。
其后忠武周岌受贼命,尝夜宴,召复光。左右曰:“彼既附贼,必不利公,不如毋行。”复光固往。酒所语时事,复光泣曰:“丈夫所感,独恩与义耳,彼不顾恩义、规利害,何丈夫哉!公奋匹夫封侯,乃捐十八叶天子,北面臣贼,何恩义利害昧昧耶!”岌流涕曰:“吾力不足,阳合而阴离之,故召公计。”因持杯盟曰:“有如酒!”即遣子守亮斩贼使于传舍。
秦宗权据蔡州叛,岌、复光以忠武兵三千入见之。宗权即遣部将王淑持兵万人从。复光定荆、襄,师次邓,淑逗遛,复光斩之,并其军为八,以鹿宴弘、晋晖、张造等为之将,进攻南阳。贼将朱温、何勤逆战,大败,遂收邓州,追北蓝桥。会母丧,班师。
俄起为天下兵马都监,总诸军,与东面招讨使王重荣并力定关中。朱温守同州,复光遣使镌谕,温以所部降。方贼之强,重荣忧不知所出,谓复光曰:“臣贼邪,且负国;拒战邪,则兵寡,奈何?”复光曰:“李克用与我世共患难,其为人,奋不顾身,比数召未即至者,由太原道不通耳,非忍祸者。若谕上意,彼宜必来。”重荣曰:“善。”白王铎以诏使至太原,克用兵乃出。京师平,以功加开府仪同三司、同华制置使,封弘农郡公,赐号“资忠辉武匡国平难功臣”。卒河中,赠观军容使,谥曰忠肃。
复光御下有恩,军中闻其死,皆恸哭,而麾下多立功者。诸子为将帅数十人,守宗亦为忠武节度使。
(选自《新唐书·杨复光传》,有删改)
注 叶: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天子寤威阶祸,罢之寤:觉悟,明晓
B.乃捐十八叶天子,北面臣贼捐:献出
C.比数召未即至者比:近来
D.赐号“资忠辉武匡国平难功臣”匡:辅助

以下句子中,表明杨复光胸有谋略、行事果敢的一组是(   )
①复光在军,请判官吴彦宏约贼降 ②即遣子守亮斩贼使于传舍 ③淑逗遛,复光斩之 ④若谕上意,彼宜必来 ⑤军中闻其死,皆恸哭 ⑥诸子为将帅数十人,守宗亦为忠武节度使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复光小时候被收养在内常侍杨玄价家里,他经常用节义激励自己,他才能出众,足智多谋,多次担任各镇监军。
B.杨复光请判官吴彦宏约王仙芝投降,他让王仙芝的将领尚君长自缚,按约定来降。宋威嫉妒杨复光的功劳,暗中请求僖宗杀死尚君长,王仙芝心怀怨恨,又领兵反叛。
C.忠武军周岌接受贼军的任命后,一次在夜间设宴邀请杨复光。杨复光没有听从别人的劝说,坚持前往,晓以大义,说服了周岌。
D.杨复光善于统御部下,对士兵很好,军中将士听到他的死讯,都伤心痛哭,他的部下立功的也较多。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和课本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丈夫所感,独恩与义耳,彼不顾恩义、规利害,何丈夫哉!
(2)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屈突通,雍州长安人。(隋)文帝遣通往陇西检覆群牧,得隐藏马二万余匹。文帝盛怒,将斩太仆卿慕容悉达及诸监官千五百人,通谏曰:“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子育群下,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愚臣狂狷,辄以死请。”帝寤,曰:“朕之不明,以至于是。感卿此意,良用恻然。今从所请,以旌谏诤。”悉达等竟以减死论。由是渐见委信,擢为右武候车骑将军。奉公正直,虽亲戚犯法,无所纵舍。时通弟盖为长安令,亦以严整知名。时秦、陇盗贼蜂起,以通为关内讨捕大使。有安定人刘迦论举兵反,有众十余万。通发关中兵击之,师临安定,初不与战,军中以通为怯,通乃扬声旋师而潜入上上郡。迦论不之觉,遂进兵南寇,去通七十里而舍,分兵掠诸城邑。通候其无备,简精甲夜袭之,贼众
大溃,斩迦论并首级万余,于上郡南山筑为京观,虏男女数万口而还。
炀帝幸江都,令通镇长安。义兵起,代王遣通进屯河东。既而义师济河,大破通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大惧,留鹰扬郎将尧君素守河东,将自武关趋蓝田以赴长安。军至潼关,为刘文静所遏,不得进,相持月余。通又令显和夜袭文静,显和军溃,悉虏其众,或说通归降,通泣曰:“吾蒙国重恩,历事两主,受人厚禄,安可逃难?有死而已!”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通闻京师平,乃留显和镇潼关,率兵东下,将趋洛阳。通适进路,而显和降于刘文静。遣副将窦琮、段志玄等率精骑与显和追之,遂擒通送于长安。高祖谓曰:“何相见晚耶?”通泣对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力屈而至,为本朝之辱,以愧相王。”高祖曰:“隋室忠臣也。”命释之,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仍为太宗行军元帅长史。
从平薛举,时珍物山积,诸将皆争取之,通独无所犯。高祖闻而谓曰:“公清正奉国,著自终始,名下定不虚也。”寻以本官判陕东道行台仆射,复从太宗讨王世充。世充平,通功为第一,寻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于洛阳。数岁,征拜刑部尚书,通自以不习文法,固辞之,转工部尚书。贞观元年,授洛州都督,赐实封六百户,加左光禄大夫。明年,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屈突通传》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悉达等以减死论竟:竟然
B.遂兵南寇进:进犯
C.既而义师河济:渡过
D.每自其颈摩:抚摸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与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臣壮也,犹不如人命释,授兵部尚书
B.之奈何要当国家受人一刀耳
C.臣左手把袖,而右手揕胸每自摩颈曰
D.其无礼于晋通自不习文法,固辞之

下列对内容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派屈突通检查陇西放牧的情况,结果查得当地官员隐藏马匹,文帝大怒,要将太仆卿和一千五百多管事的官员处死。后经屈突通力谏,文帝免除了他们的罪责。
B.刘迦论造反后,屈突通发兵征讨,最初表现出怯意,后来才在刘迦论无备的情况下,调用精兵击溃贼兵。
C.屈突通听说洛阳被义兵占领,于是率军去救,被降将桑显和及刘文静副将窦琮、段志玄等追擒,送至长安,太祖以其忠贞,仍授其兵权。
D.突通不爱财货,为高祖称赞,又因讨王世充功居第一,被授陕东大行台右仆射一职,镇守洛阳。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奉公正直,虽亲戚犯法,无所纵舍。
(2)时珍物山积,诸将皆争取之,通独无所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或言族家子也。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并在左右。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其尤亲幸者,东方朔、枚皋、严助、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相如常称疾避事。朔、皋不根持论①,上颇俳优②畜之。唯助与寿王见任用,而助最先进。
建元三年,闽越举兵围东瓯,东瓯告急于汉。时,武帝年未二十,以问太尉田蚡。蚡以为越人相攻击,其常事,又数反复,不足烦中国往救也,自秦时弃不属。于是助诘蚡曰:“患力不能救,德不能覆,诚能,何故弃之?且秦举咸阳而弃之,何但越也!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诉,又何以子万国乎? ”上曰:“太尉不足与计。吾新即位,不欲出虎符发兵郡国。”乃遣助以节发兵会稽。会稽守欲距法,不为发。助乃斩一司马,谕意指,遂发兵浮海救东瓯。未至,闽越引兵罢。
助侍燕从容,上问助居乡里时,助对曰:“家贫,为友婿富人所辱。”上问所欲,对愿为会稽太守。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赐书曰:“制诏会稽太守: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久不闻问,具以《春秋》对,毋以苏秦从横。”助恐,上书谢称:“《春秋》天王出居于郑,不能事母,故绝之。臣事君,犹子事父母也,臣助当伏诛。陛下不忍加诛,愿奉三年计最③。”诏许,因留侍中。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
(节选自《汉书•严助传》)
【注】①不根持论:不能坚持根本原则。②俳(pái)优:演滑稽戏的艺人。③计最:地方政府上报朝廷的官员考核。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臣数诎:驳倒,屈服
B.于是助蚡曰诘:责问,反问
C.自秦时弃不属:隶属
D.焉久不闻问阔:阔气,富裕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严助“贤良”的一组是 ( )
①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
②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
③征伐四夷,开置边郡
④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
⑤会稽守欲距法,不为发
⑥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严助在人才选拔中因善于对策而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在当时,严助是特别被皇上看重的贤良人士之一。
B.东方朔、枚皋因不能坚持根本原则,皇上有点把他们当作俳优看待。这正与严助的被重用形成鲜明对照。
C.在救援东瓯问题上,严助与太尉发生了分歧。皇上派严助调来会稽之兵,闽越之兵猝不及防纷纷撤退。
D.严助向武帝申请回乡做了会稽太守,因几年没有他的消息,武帝有所责备。严助惶恐谢罪,得到武帝宽饶,且被留在武帝身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唯助与寿王见任用,而助最先进。
(2)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诉,又何以子万国乎?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张缅字元长,车骑将军弘策子也。年数岁,外祖中山刘仲德异之,尝曰:“此儿非常器,为张氏宝也。”齐永元末,义师起,弘策从高祖入伐,留缅襄阳,年始十岁,每闻军有胜负,忧喜形于颜色。天监元年,弘策任卫尉卿,为妖贼所害,缅痛父之酷,丧过于礼,高祖遣戒喻之。服阕,袭洮阳县侯,召补国子生。
起家秘书郎,出为淮南太守,时年十八。高祖疑其年少未闲吏事,乃遣主书封取郡曹文案,见其断决允惬,甚称赏之。还除太子舍人、云麾外兵参军。
缅少勤学,自课读书,手不辍卷,尤明后汉及晋代众家。客有执卷质缅者,随问便对,略无遗失。殿中郎缺,高祖谓徐勉曰:“此曹旧用文学,且居鹓行之首,宜详择其人。”勉举缅充选。顷之,出为武陵太守,还拜太子洗马,中舍人。缅母刘氏,以父没家贫,葬礼有阙,遂终身不居正室,不随子入官府。缅在郡所得禄俸不敢用,乃至妻子不易衣裳,及还都,并供其母赈赡亲属,虽累载所畜,一朝随尽,缅私室常阒然如贫素者。累迁北中郎谘议参军、宁远长史。出为豫章内史。缅为政任恩惠,不设钩距,吏人化其德,亦不敢欺,故老咸云“数十年未之有也”。
大通元年,征为司徒左长史,以疾不拜,改为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俄迁御史中丞,坐收捕人与外国使斗,左降黄门郎,兼领先职,俄复为真。缅居宪司,推绳无所顾望,号为劲直。高祖乃遣画工图其形于台省,以励当官。
中大通三年,迁侍中,未拜,卒,时年四十二。诏赠侍中,加贞威将军,侯如故。赙钱五万,布五十匹。高祖举哀。昭明太子亦往临哭。
缅性爱坟籍,聚书至万余卷。抄《后汉》《晋书》,众家异同,为《后汉纪》四十卷,《晋抄》三十卷。又抄《江左集》,未及成,文集五卷。
(选自《梁书·列传第二十八》)
对下列句子中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祖中山刘仲德异之    异 :认为……与众不同
B.自课读书   课:检验、考核
C.虽累载所畜  畜:同“蓄”,积聚
D.高祖乃遣画工图其形于台省    图:图画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现张缅美德的一组是()
①为张氏宝也 ②丧过于礼 
③随问便对,略无遗失 ④此曹旧用文学 
⑤坐收捕人与外国使斗 ⑥性爱坟籍,聚书至万余卷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缅年幼时便很懂事。年仅十岁时,父亲张弘策跟随高祖征伐义军,他关心战事,脸上的喜忧也会随高祖军队的胜负而显露出来。
B.张缅对父亲感情深厚。天监元年,时任卫尉卿的张弘策死去后,张缅因为父亲惨死而过度悲伤,高祖派人告诫他不许这样做。
C.张缅非常孝敬母亲。他在地方为官时,自己和妻子儿女都省吃俭用,把省下的俸禄用来供养他的母亲和周济亲属。
D.张缅因为办案无所顾忌而被称为“劲直”之人。他死后,高祖很是伤心,赐了很多财物,昭明太子也亲自前往吊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开皇末,为奉礼郎。及颇坐汉王谅反事被诛,珪当从坐,遂亡命于南山,积十余岁。
高祖入关,除太子中舍人,寻转中允,甚为太子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巂州。建成诛后,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代高士廉为侍中。太宗尝闲居,与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之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
太宗曰:“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窃以圣心为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时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教宫人声乐不称旨,为太宗所让。珪及温彦博谏曰:“孝孙妙解音律,非不用心,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以惑陛下视听。且孝孙雅士,陛下忽为教女乐而怪之,臣恐天下怪愕。”太宗怒曰:“卿皆我之腹心,当进忠献直,何乃附下罔上,反为孝孙言也!”彦博拜谢,珪独不拜。曰:“臣本事前宫,罪已当死。陛下矜恕性命,不以不肖,置之枢近,责以忠直。今臣所言,岂是为私?不意陛下忽以疑事诮臣,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而罢。翌日,帝谓房玄龄曰:“自古帝王,能纳谏者固难矣。昔周武王尚不用伯夷、叔齐,(周)宣王贤主,杜伯犹以无罪见杀,吾夙夜庶几前圣,恨不能仰及古人。昨责彦博、王珪,朕甚悔之。公等勿以此而不进直言也。”
十三年,遇疾,寻卒,年六十九。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指示之曰指示:指给……看
B.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顾问:回头问
C.不以肖不肖:没有才能
D.臣本事前宫本事:本来侍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卿问朕是非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齐桓公郭胡为乎惶惶欲何
C.甚重其言臣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D.太宗所让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珪“直言进谏”的一组是()
①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
②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
③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④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
⑤陛下忽为教女乐而怪之
⑥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珪的叔叔王颇是当时大儒,认为王珪很有能力,但王珪却因罪躲在南山中十多年,未能施展才能。
B.王珪曾侍奉东宫太子――李建成,很得太子信任。不久,建成被杀,王珪既而侍奉唐太宗,依然继续为官,但很多时候,太宗对他还是心存戒备的。
C.王珪借古事劝谏君主,唐太宗虽不采纳,但是认为他说的有道理。
D.本文一方面塑造了敢于劝谏君主的“谏臣”王珪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塑造了一个善于反思、勇于自责的唐太宗的形象。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高祖入关,除太子中舍人,寻转中允,甚为太子所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昔周武王尚不用伯夷、叔齐,(周)宣王贤主,杜伯犹以无罪见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擢进士第,补钦州军事推官。钦土烦郁,人多死瘴疠。的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日:“徙州濒水可无惠,请转而上闻。”从之,天监因奏留的使办役。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筑城郭,立楼橹,以备战守。画地居军民,为沟渠、厘肆之类,民皆便之。
迁大理寺丞,通判常州。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擢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安化州蛮攻杀将吏,所部卒畏诛,谋欲叛。的驰至宜州,慰之日:“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众皆敛手听命。奏复澄海军,后获其用。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蛮党悔过自归。
摄江陵府事,城中多恶少年,欲为盗,辄夜纵火,火一夜十数发。的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日:“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火遂息。太子洗马欧阳景猾横不法,为里人害,的发其奸,窜之岭外。以兵部员外郎为江、浙制置发运副使。奏通泰州海安、如皋县漕河,诏未下,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出滞盐三百万,计得钱八百万缗。遂为制置发运使。
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会青州改遣裨将傅永吉追杀入历阳,的与赏,迁工部郎中。复治泰州西溪河,发积盐,加直昭文馆。区希范寇衡湘,命的招抚之。既至,再宿,会蛮首相继出降。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既还,蛮复叛。除度支副使、荆湖南路安抚使,至桂阳,降者复众。其钦景、华阴诸洞不降者,的皆讨平之,斩其酋熊可清等千余级。卒于桂阳。
(节选自《宋史·徐的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的驰至宜州,慰之日晓:告知。
B.的其恶少年姓名籍:登记。
C.的发其奸,之岭外窜:逃窜。
D.区希范衡湘寇:侵犯。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徐的以恩服人的一组是( )。
①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 ②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③奏复澄海军,后获其用
④的开示恩信,蛮党悔过自归 ⑤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 ⑥至桂阳,降者复众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的勇于献策。任钦州军事推官时,钦州郁热烦闷,许多人死于瘴疠,他建议将州城搬到水边以消除病患;奏请恢复澄海军队,最后也得到了效用。
B.徐的能够亲力亲为。钦州任上时,他与百姓一起修筑城郭,设立望楼,为战争和守卫作准备;安化士兵杀死将吏,怕被处死想要反叛,他疾驰前往阻止了事变。
C.徐的治理有方。代理江陵府事时,他让城中的恶少年互相监察,使他们再不敢夜间纵火;对狡诈蛮横的太子洗马,他敢于打击,为地方除去一害。
D.徐的平叛有功。区希范叛乱时他去招抚,蛮人酋长相继出降;后来到了桂阳,投降者又有许多,那些不投降的,徐的都进行了讨伐平定。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
(1)画地居军民,为沟渠、厘肆之类,民皆便之。
(2)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