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复光,闽人也,本乔氏。有武力,少养于内常侍杨玄价家,颇以节谊自奋,玄价奇之。复光有谋略,累监诸镇军。
乾符初,佐平卢节度使曾元裕击贼王仙芝,败之。招讨使宋威击仙芝于江西,复光在军,请判官吴彦宏约贼降,仙芝遣将尚君长自缚如约。威疾其功,密请僖宗诛之,故仙芝怨,复引兵叛。后天子寤威阶祸,罢之,以兵与复光,乃进禽徐唐莒。王铎为招讨,复光仍监军。
其后忠武周岌受贼命,尝夜宴,召复光。左右曰:“彼既附贼,必不利公,不如毋行。”复光固往。酒所语时事,复光泣曰:“丈夫所感,独恩与义耳,彼不顾恩义、规利害,何丈夫哉!公奋匹夫封侯,乃捐十八叶天子,北面臣贼,何恩义利害昧昧耶!”岌流涕曰:“吾力不足,阳合而阴离之,故召公计。”因持杯盟曰:“有如酒!”即遣子守亮斩贼使于传舍。
秦宗权据蔡州叛,岌、复光以忠武兵三千入见之。宗权即遣部将王淑持兵万人从。复光定荆、襄,师次邓,淑逗遛,复光斩之,并其军为八,以鹿宴弘、晋晖、张造等为之将,进攻南阳。贼将朱温、何勤逆战,大败,遂收邓州,追北蓝桥。会母丧,班师。
俄起为天下兵马都监,总诸军,与东面招讨使王重荣并力定关中。朱温守同州,复光遣使镌谕,温以所部降。方贼之强,重荣忧不知所出,谓复光曰:“臣贼邪,且负国;拒战邪,则兵寡,奈何?”复光曰:“李克用与我世共患难,其为人,奋不顾身,比数召未即至者,由太原道不通耳,非忍祸者。若谕上意,彼宜必来。”重荣曰:“善。”白王铎以诏使至太原,克用兵乃出。京师平,以功加开府仪同三司、同华制置使,封弘农郡公,赐号“资忠辉武匡国平难功臣”。卒河中,赠观军容使,谥曰忠肃。
复光御下有恩,军中闻其死,皆恸哭,而麾下多立功者。诸子为将帅数十人,守宗亦为忠武节度使。
(选自《新唐书·杨复光传》,有删改)
注 叶:代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天子寤威阶祸,罢之寤:觉悟,明晓 |
B.乃捐十八叶天子,北面臣贼捐:献出 |
C.比数召未即至者比:近来 |
D.赐号“资忠辉武匡国平难功臣”匡:辅助 |
以下句子中,表明杨复光胸有谋略、行事果敢的一组是( )
①复光在军,请判官吴彦宏约贼降 ②即遣子守亮斩贼使于传舍 ③淑逗遛,复光斩之 ④若谕上意,彼宜必来 ⑤军中闻其死,皆恸哭 ⑥诸子为将帅数十人,守宗亦为忠武节度使
A.①②③ | B.①③⑥ | C.②⑤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复光小时候被收养在内常侍杨玄价家里,他经常用节义激励自己,他才能出众,足智多谋,多次担任各镇监军。 |
B.杨复光请判官吴彦宏约王仙芝投降,他让王仙芝的将领尚君长自缚,按约定来降。宋威嫉妒杨复光的功劳,暗中请求僖宗杀死尚君长,王仙芝心怀怨恨,又领兵反叛。 |
C.忠武军周岌接受贼军的任命后,一次在夜间设宴邀请杨复光。杨复光没有听从别人的劝说,坚持前往,晓以大义,说服了周岌。 |
D.杨复光善于统御部下,对士兵很好,军中将士听到他的死讯,都伤心痛哭,他的部下立功的也较多。 |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和课本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丈夫所感,独恩与义耳,彼不顾恩义、规利害,何丈夫哉!
(2)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原创】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①“夫孝,置之而色乎天地薄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②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用斜线“/”给第①句话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有不少熟语源自《礼记》,请写出一个出自第①则的熟语: 。
“为人子,止于孝”,《礼记·大学》认为孝顺父母是为人子女的根本,请结合第②则谈谈行孝道要注重什么。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贫儿学谄
嘉靖间,冢宰严公①,擅作威福。夜坐内厅,假儿义子,纷来投谒。公命之入,俱膝行而进。进则崩角②在地,甘言谀词,争妍献媚。公意自得,曰:“某侍郎缺,某补之;某给谏缺,某补之。”众又叩首谢。起则左趋右承,千态并作。
少间,檐瓦窣窣有声。群喧逐之,一人失足堕地。烛之,鹑衣③百结,痴立无语。公疑是贼,命执付有司。其人跪而前曰:“小人非贼,乃丐耳!”公曰:“汝既为丐,何得来此?”丐曰:“小人有隐衷,倘蒙见宥,愿禀白一言而死。”公许自陈。曰:“小人张禄,郑州人,同为丐者,名钱秃子。春间商贾云集,钱秃所到,人辄恤以钱米。小人虽有所得,终不及钱。问其故。钱曰:‘我辈为丐,有媚骨,有佞舌。汝不中窾要④,所得能望我耶?’求指授,钱坚不许。因思相公门下,乞怜昏夜者,其媚骨佞舌,当什倍于钱。是以涉远而来,伏而听,隙而窥者,已三月矣!今揣摩粗就,不幸踪迹败露。愿假鸿恩,及于宽典。”
公愕然,继而顾众笑曰:“丐亦有道,汝等之媚骨佞舌,真若辈之师也!”众唯唯。因宥其罪,命众引丐去,朝夕轮授,不逾年,学成而归。由是张禄之丐,高出钱秃子上云。
铎曰:“张禄师严冢宰门下,若严宰门下又何师?曰师严宰。前明一部百官公卿表,即乞儿渊源录也。异哉张禄,乃又衍一支。”
(选自清沈起凤《谐铎》)
【注】①冢宰严公:吏部尚书严嵩。②崩角:指叩头。③鹑衣:喻指衣衫破烂。④窾(kuǎn)要:要害或关键之处。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儿义子,纷来投谒谒:拜见 |
B.众又叩首谢谢:谢罪 |
C.命执付有司有司:主管官吏 |
D.倘蒙见宥宥:宽恕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学成而归②黑质而白章 |
B.①小人非贼,乃丐耳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①小人虽有所得②虽人有百口,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
D.①当什倍于钱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涉远而来,伏而听,隙而窥者,已三月矣。
(2)公愕然,继而顾众笑曰:“丐亦有道,汝等之媚骨佞舌,真若辈之师也!”请简要概括张禄偷窥的原因,从中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态度?
【原创】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邑而请繁缨,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卫君待孔子而为政,孔子欲先正名,以为名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夫繁缨小物也而孔子惜之正名细务也而孔子先之诚以名器既乱,则上下无以相有故也。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易》曰:“履霜,坚冰至”,《书》曰:“一日二日万几”,谓此类也。故曰:分莫大于名也。(司马光《资治通鉴》)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史书?请再举出一部与之相同体例的史书。
选文中司马光提出什么观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邃字深明,河东闻喜人。邃十岁能属文,善《左氏春秋》。梁天监初,除后军谘议参军。邃求边境自效,以为庐江太守。
五年,征邵阳洲,魏人为长桥断淮以济,邃筑垒逼桥,每战辄克,于是密作没突舰。会甚雨,淮水暴溢,邃乘舰径造桥侧,进击,大破之。
迁广陵太守,与乡人共入魏武庙,因论帝王功业。其妻甥王篆之密启梁武帝云:“裴邃多大言,有不臣迹。”由是左迁始安太守。邃志立功边陲,不愿闲远,乃致书于吕僧珍曰:“昔阮咸、颜延有二始①之叹,吾才不逮古人,今为三始,非其愿也,将如之何!”后为竟陵太守,开置屯田,公私便之。再迁西戎校尉、北梁秦二州刺史,复开创屯田数千顷,仓廪盈实,省息边运,人吏获安。乃相率饷绢千余匹,邃从容曰:“汝等不应尔,吾又不可逆。”纳其二匹而已。
普通二年,义州刺史文僧明以州入魏,魏军来援。邃深入魏境,出其不意。魏所署义州刺史封寿据檀公岘,邃击破之,遂围其城。寿请降,义州平。
四年,大军北侵,以邃督征讨诸军事,先袭寿阳,攻其郛,斩门而入,一日战九合。为后军蔡秀成失道不至,邃以援绝拔还。于是邃复整兵,收集士卒。明年,略地至汝、颍间,所在回应。魏寿阳守将长孙承业、河间王元琛出城挑战,邃临淮叹曰:“今日不破河间,方为谢玄所笑。”乃为四甄②以待之。令直阁将军李祖怜伪遁以引承业,承业等悉众追之,四甄竞发,魏众大败。承业奔走,闭门不敢复出。在军疾笃,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邃沉深有思略,为政宽明,能得士心,居身方正,有威重。将吏惮之,少敢犯法。及卒,淮、肥间莫不流涕。
(选自《南史·列传第四十八》,有删节)
【注】①二始:指晋始平太守阮咸与南朝宋始安太守颜延之,二人皆负时望而遭忌。
②四甄:指埋伏左右的四支军队。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邃十岁能属文属:写。 |
B.每战辄克克:战胜。 |
C.乃相率饷绢千余匹 饷:粮饷 |
D.魏所署义州刺史封寿据檀公岘据:占据。 |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致书于吕僧珍曰/ 乃相率饷绢千余匹 |
B.非其愿也/ 纳其二匹而已 |
C.邃以援绝拔还/乃为四甄以待之 |
D.昔阮咸、颜延有二始之叹/将吏惮之 |
将原文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会甚雨,淮水暴溢,邃乘舰径造桥侧,进击,大破之。
(2)令直阁将军李祖怜伪遁以引承业,承业等悉众追之,四甄竞发,魏众大败。文中表明裴邃“沉深有思略”的事例有哪些?请简要概述。
【原创】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李斯 《谏逐客书》)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对百姓的称呼,除此之外,你还知道百姓的哪些称呼?请写出两个。
选文中李斯针对秦王的什么做法提出了什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