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其核心观点是( )
A.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
B.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 |
C.中国瓷器在宋朝开始外传 |
D.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 |
下列言论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①“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②“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③“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④“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 B.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
C.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 D.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
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流派纷呈的时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思想,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影响的是
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兼相爱,交相利”
④人贵贱有“序”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④ |
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流派分别是( )
A.儒、道、墨、法 | B.道、法、墨、儒 |
C.法、儒、道、墨 | D.道、法、儒、墨 |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