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资源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 |
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 |
C.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
D.长期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呈酸性,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
用“”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
D.参加反应的“![]() ![]() |
如图,这四位同学描述的可能同是下面的哪一个化学符号
A.HClO | B.O3 | C.H2O | D.MgO |
以下对O2、CO2、SO2、MnO2四种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分子 | B.都含有2个氧 |
C.都含有氧元素 | D.都含有2个氧元素 |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的液体量小于广口瓶内气体体积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夹弹簧夹 | B.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 D.实验装置可能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
下列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鉴别物质 |
实验方法 |
A.过氧化氢和蒸馏水 |
分别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 |
B.镁和锌 |
分别加入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 |
C、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
D.活性炭和氧化铜 |
分别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