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多倍体植物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进而形成生殖隔离 |
| B.不需要经过隔离就形成新物种 |
| C.多倍体的形成没有经过地理隔离,只有生殖隔离 |
| D.多倍体物种的形成不属于生物进化 |
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
| B.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
| C.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
|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
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处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
|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
|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
|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
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 |
| B.绵羊数量达到K/2值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 |
| 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 |
| 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
如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点时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使环境容纳量由K1变为K2。下列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
| A.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 |
| B.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
| C.气候条件发生了改变 |
| D.该种群生物的营养级降低 |
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寄生在各种植物的花内,寄主范围广泛,同时极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西花蓟马在不同寄主上的种群动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花蓟马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 |
| B.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西花蓟马的种群密度 |
| C.西花蓟马种群数量的变化与寄主生长周期的特点有关 |
| D.杀虫剂可以改变西花蓟马抗药性基因的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