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分)
明代大儒王阳名,名“守仁”,字“伯安”,号“阳名”。据说他的名字是爷爷取的,出自《论语卫灵公》:“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意思是说 “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智慧,他的智慧足以使他达到某种境界的,,但如果他不能以仁德保持它,即使得到那种境界,也一定会丧失那种境界。”
古人的名字在寓意上往往是有联系的,请结合王阳名的名字说说长辈给他取这个名字所寄寓的希望
答:①“仁” 是“仁爱之心”,“守仁”就是“守住仁爱之心”。“安”是“安全、安稳、安适”的意思,名与字之间是条件关系。长辈给他取这个名字,借此希望他守住仁爱之心,进而守住天赋智慧足以使他达到的某种境界,从而安己安人,成就自己,造福他人和社会。
请另举一人,并分析其名与字所寄寓的含义。
答:唐代大儒韩昌黎,名“愈”字“退之” ,“愈”是超出、胜出的意思,“退”是约束、退守的意思,两者之间是相对关系。名与字的结合,寄寓了人生要懂得进退之道的哲理。
南宋著名抗金名将岳飞,名“飞”字“鹏举”。 “飞” 是“凌空而起”之意,“鹏举”是 “大鹏展翅高飞” 之意,两者之间是相同关系。名与字的结合,寄寓了父母希望他以后能象大鸟一样展翅高飞的美好祝愿。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蹭
B.火士
C.竿子旗宵衣
D.翁面有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题目。
美生灵
张炜
①暮色中,河湾里落满云霞,与天际的颜色混合一起,分不清哪是流云哪是水湾。一群羊正在低头觅食。这些美生灵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这个黄昏。这儿水草肥美,让它们长得肥滚滚的,像些胖娃娃。如果走近了,会发现它们那可爱的神情,洁白的牙齿,那丰富而单纯的表情。如果稍稍长久一点端详这张张面庞,还会生出无限的怜悯。
②没有比它们更柔情、更需要依恋和爱护的动物了。它们与人类有着至为紧密的关系,它们几乎成为所有食肉动物腹中之物,特别包括了人类。它们被豢养,被保护,却要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它们只吃草,生成的却是奶、是最后交出的肉体。它们咩咩的叫声,可以呼唤出多少美好的情愫。它们那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互相倾诉和呼唤,那由于鸣叫而微微开启的嘴巴、上皱的鼻梁都让人感到一个纯洁的生命的可爱。
③它们像玉石一样的灰蓝色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你,直到把你看得羞愧,看得不知所措。
④人在这种美生灵面前,应该更多地悟想。人一生要有多少事情要做,要克服多少障碍,才能走到完美的彼岸。这遥遥无期的旅程,折磨的恰是人类自己的灵魂,而不仅仅是这一类生灵。人类一天不能揩掉手上的血迹,就一天不会获得最终的幸福。这是人类的全体未曾被告知的一个大限、一个可怕的命数。在这个命数面前,敏慧的心应该有所震栗。
⑤温柔和弱小常被欺辱,可是生命的无可企及的美却可以摧毁一切。它最终仍然具有威慑力和涤荡力。
⑥三只小羊跟在它们的母亲身边,那种稚声稚气的咩咩声至为动人,它们的母亲对它们的呼叫几乎充耳不闻。它需要抓紧时间摄取更多养料,以便生成奶水来饲喂它们。它知道这些撒娇声,这嗲声嗲气的求告呼喊没有多少要紧。三个孩子没有使母亲注意它们,最后就自觉无聊地在一块儿戏耍起来,像赌气似的,离母亲尽可能远一点,用有些笨拙的、粗粗的、像木棍一样的前腿去踢踏绿草;或者是瞅准一个踽踽前行的小甲虫,用毛烘烘的嘴巴去触碰,打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喷嚏……这样的把戏玩了一会儿重又无趣起来,它们就一块向着远方奔跑,一蹿一蹿的,那是学着大羊们奔跑的样子。它们一口气跑到了河边。最后它们返回,从几只大羊的空隙中站直起来——它们想起了母亲,立刻惊慌失措地呼叫起来。它们的母亲也在寻找孩子——它们一抬头发现孩子们不见了。母亲的叫声比小羊的叫声要粗重有力多了。这遥遥相对的呼应此起彼伏,渐渐惊动了群羊。所有的羊都昂头发出了叫声,帮一个母亲或三个孩子。后来它们三个重新回到母亲身边,羊群才又开始寻找食物。
⑦羊们几乎毫无侵犯性,全身都蓄满了阳光。它们把这温暖和热量分赠人类,人类却对这宝贵的馈赠毫无感谢之情。他们已经习惯于从羸弱的生命里索取和掠夺,因为他们自己在同类中也常常这样去做。比起很多更弱小的生命来,人类几乎不懂得羞愧。他们更多的时间像羊一样吃草,有机会却要放下草吃羊。他们常常奢谈自然界的所谓“食物链”,却从来不研究自己与其他动植物所构成的“食物链”。在整个神奇宇宙的生命链条中,人类构成了多么可怕的一环。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他们在把整个星球推向毁灭的边缘,却又沾沾自喜地夸耀和骄傲……
暮色苍茫中,这一群美生灵被霞光勾勒出一片剪影——它们驮着所剩无几的光明踽踽而行。在这生命进化的历史上,它们的确是一些跨过了漫长世纪的苍老的生命,它们也许懂得太多太多:关于这个星球、关于漫漫时光、关于生命的奥秘。
⑨原来它们颔下垂挂的那一缕胡须,远远不是什么滑稽的标志,而是某种深刻的象征。它们正因为对这个世界知晓得太多了,才这样听天由命。
⑩它们从来都没有停止去做的,就是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每天驮回最后一缕阳光。
“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联系上下文看,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
简要赏析第六段的表现手法及效果。
结合前文,分析“暮色苍茫中,这一群美生灵被霞光勾勒出一片剪影——它们驮着所剩无几的光明踽踽而行”的作用。
综观全文,概括作者将羊称作“美生灵”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夕阳近黄昏,所以无限好
①驱车从岳阳返回长沙,秋意已经笼罩了洞庭湖周围的田园。
②水田里的稻子早已收成,田地显得荒芜了。在连到天边的平原上,错落着一些草屋与垣房。
③小屋子上都立着烟囱,建筑还是依循古制,素朴而简单,有一种天然的、大气的美,特别是在秋天的午后,感觉爽净安宁。我想到在我们奔行的这条路两旁,正是诗人屈原一生活动的地区,那秋天的意味就更迷离凄清了。
④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⑤屈原的《九歌》就是写这一片美丽的景致呀!
⑥秋日的田原是美丽的。大地一片金黄,田地里所有的小房,金顶上飞散着炊烟。金橙,略带紫红的夕阳,垂挂在田野的边上。很久没有看到这么美的夕阳,光灿灿兮袭我,令我深深震动。
⑦我们把车子停在靠近汨罗江跨江大桥的前方,走到田埂上,欣赏那正在奔向天涯的落日。时光的交叠,我想到两千三百多年前,屈原一定也这样看着落日,而当时他所见到的田原应该也类似今天呀!他投江的时候,应该是一个凄凉而美丽的黄昏吧?黄昏的夕阳总是引人驻足、令人遐想的,因为那片刻中无比的美丽,是那么无常、那么不可捉摸!一直到夕阳完全沉落,我们还是依依坐在汨罗江畔,看着血红的晚霞染着天空,夕阳的来去都是无言的,但它要说的话却弥布在天地间,它说:如果你看不见我的美,其余的就不必说了。
⑧大陆朋友突然感叹地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李商隐的诗,传唱到今天。生病不舒服的诗人看到无限美好的夕阳,感到无常、流变,才会生起这样的感慨。我对朋友说:这两句诗如果改成“夕阳近黄昏,所以无限好”,就更贴近我们此刻的心情了!在黄昏最后的那一刻,使我们珍惜、感动、已留下无限美好的记忆,因为我们“向晚心意舒,怀古看江水;夕阳近黄昏,所以无限好!”
⑨同一个夕阳,看的人不同,感受完全不同;即使是同样的人,不同时候看了夕阳,感触也不一样。
⑩屈原在《离骚》中不也唱过: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凤皇翼其承旗兮,交翱翔之翼翼。(注:清晨在天河的渡口启程,黄昏时已到天上极西的地方,凤凰展翅连接着云旗,在天上比翼飞翔。)
⑪这是对夕阳深情的赞美,谁会想到不久后,他会投身于泛着金黄的汨罗江水呢?
⑫心宽,一切都美好!心宽,一切都宽!心美,一切皆美!
⑬心,进入了美的一瞬,就会看见不同的世界。
⑭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有段笔记:近观山色,苍然其青焉,如蓝也,远观山色,郁然其翠焉,如蓝之成靛也。山之色果变乎?山色如故。(注:近看山的颜色是苍青的,接近蓝白;远观山的颜色是翠绿色,像蓝转成深青一样。山的颜色果真有变吗?山还是原来的颜色。)
⑮是的,一百人看见的山都是绿色,但一百人看见的却有一百种绿色。千万人看见的夕阳都是同一个夕阳,但千万人却有千万种不同的心情!我是一百人之一,也是千万人之一。我不要求看不同的夕阳,也不要求看不同的山色……我只要在那深情的一刻,心美。因为我知道,心美,一切,皆美。在每一天的夕阳,在每眼看的山色,在每阵花香里,都一心。一心里,山色青、夕阳红、花香如故。你闻到花香了吗?
⑯花香无言说,尽在不言中。夕阳近黄昏,所以无限好。夕阳从未隐瞒
⑰车子穿过汨罗江上的大桥。我想着:“从古到今,夕阳也没有什么隐瞒的呀!”
(选自林清玄《在云上》,有删改)
分析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释文中划线句子“夕阳从未隐瞒”的含义。
文中第④段和第⑩段两次引用屈原的诗句,请鉴赏其表达效果
你认同“夕阳近黄昏,所以无限好”吗?请依据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亚太步入中国驱动的互联互通新时代
“互联互通”是2014年北京APEC上最抢眼的成果之一。11月8日,中国与APEC成员之外的7个国家,召开了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其联合新闻公报期待2014年北京APEC会议“制订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支持亚太经合组织继续致力于本地区互联互通并作出新的贡献”。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二十五周年声明”强调,在2025年前完成各方共同确立的倡议和指标,加强硬件、软件和人员交往互联互通,实现无缝、全面联接和融合亚太的远景目标。
无论是亚洲还是APEC框架内的互联互通,都是以中国为重要网络节点,以中国为主要推动力,以亚洲、亚太和全球为主要受益方的全球互联互通史的新篇章。过去30多年,中国是全球互联互通受益者。国之大者,为地区与全球谋。如今,中国积聚了巨大能量,开始整合创新各种发展手段,合理配置、主动设计,通过互联互通的形式为地区和全球贡献公共产品。中国提出了21世纪亚洲互联互通是“三位一体”的联通,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的硬件联通,规章制度、标准、政策的软件联通,以及增进民间友好互信和文化交流的人文联通,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大领域。
具体而言,互联互通为打通陆海战略通道,通过实体项目的实施,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市场的形成,促进广泛的互联互通,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共同形成有利于共同发展的贸易投资乃至人员、信息和资金移动的新规则。这有利于从根本上缩小经济发展差距,纠正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后危机时代”全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思维,确立符合世界经济发展多样性的合作新范式。
互联互通还为中国与APEC的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APEC是应运亚太形势巨变而生的“亚太之子”,是冷战后亚太地区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和机制的“老大哥”。25年来,中国借助APEC发展,通过APEC贡献地区,形成了相伴相生、共同优化亚太地区秩序的好伙伴关系。中国与APEC的关系经历了下海、试水、弄潮三个阶段。当初,中国决心下亚太经济之海、全球经济之海,在国内摸着石头过河,在亚太经济中学习赶海。既跃跃欲试,又战战兢兢。到现在,中国以亚太互联互通为主要抓手,重振APEC活力,“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未来的亚太互联互通建设,仍需要中国与其他相关国家一起,攻坚克难。一是要坚定亚太互联互通这个远大理想,“迎难而上”;二是面对种种主客观的限制和困难,要折冲樽俎,谈判协商,进行创造性地妥协,“见难而商”;三是在达成共识后,要将具体务实可持续地一样样推进,“克难而动”。
本文第三自然段写了两方面的内容,即具体阐述了互联互通的
对于“互联互通”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亚洲和APEC框架内的“互联互通”,全都以中国为重要网络节点和主要推动力,目的是为了让亚洲、亚太和全球成为主要受益方。
B.“互联互通”,可以推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共同形成有利于共同发展的贸易投资和人员、信息、资金移动的新规则。
C.“互联互通”有利于从根本上缩小差距,形成“后危机时代”全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思维,确立能够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多样性的合作新范式。
D.“互联互通”为中国与APEC的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25年来,中国以亚太互联互通为主要抓手,重振APEC活力。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APEC会议,制订了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有力支持了亚太经合组织在本地区的互联互通。
B.APEC是顺应亚太形势巨变而生的“亚太之子”,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与亚太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
C.二十多年来,中国与APEC共同发展,一同经历了试验、摸索等艰苦历程。如今,中国已具备能力,为亚太地区和全球贡献公共产品。
D.亚太互联互通的建设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困难,中国政府需要和其他相关国家一起,攻坚克难,实现融合亚太的远景目标。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本词在修辞上运用了两种手法。
本词的标题为“超然台作”,请具体分析全词是如何围绕这一标题来展开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