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灭。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   。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注】  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③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类的野兽。④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弃疾间与之游游:交往
B.京令弃疾奉表归宋奉:呈献
C.召见,嘉纳之嘉:高兴
D.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辟:征召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始筮仕,决以蓍具以沛公言报项伯
B.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杀掠吏民,死且不顾驰椒丘且焉止息
D.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辛弃疾“有大略”的一项是(    )
①劝京决策南向    ②弃疾间与之游
③弃疾斩其首归报    ④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
⑤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    ⑥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④⑥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年轻时师从蔡伯坚,与党怀英一起学习,他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自己得“离”卦,于是决定南归。
B.偷窃耿京大印而逃的义端,是在辛弃疾劝说下才投靠耿京的.所以耿京迁怒于辛弃疾。弃疾斩其首归报。耿京的队伍就更加壮大了。
C.辛弃疾写《美芹十沦》等文的起因是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但因为朝廷与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被实行。
D.盗贼连起,辛弃疾在全部铲平了匪患之后。上书朝廷,分析盗贼起因,因此受到了皇上的褒奖。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3分)
(2)民不为盗.去将安之?(3分)
(3)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俭,字仲宝,生而僧绰遇害,为叔父僧虔所养。幼笃学,手不释卷。宾客或相称美,僧虔曰:“我不患此儿无名,正恐名太盛耳。”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之。
升明二年,为长史兼侍中,以父终此职,固让。先是齐高帝为相,欲引时贤参赞大业。俭素知帝雄异,后请言于帝曰:“功高不赏,古来非一,以公今日位地,欲北面居人臣,可乎?”帝正色裁之,而神采内和。时客有姓谭者,诣俭求官,俭谓曰:“齐桓灭谭,那得有君?”答曰:“谭子奔莒,所以有仆。”俭赏其善据,卒得职
高帝践祚,与俭议佐命功臣,从容谓曰:“卿谋谟之功,莫与为二,卿止二千户,意以为少。”俭曰:“昔宋祖创业,佐命诸公,开国不过二千。以臣比之,唯觉超越。”上笑曰:“张良辞侯,何以过此!”
建元元年,改封南昌县公。时都下舛杂,且多奸盗,上欲立符伍,家家以相检括。俭谏曰:“京师翼翼,四方是凑,必也持符,于事既烦,理成不旷,谢安所谓‘不尔何以为京师’。”乃止。是岁,有司奏定郊殷之礼,俭以为:“宜今年十月殷祭宗庙,自此以后,五年再殷祭。二年正月上辛,有事南郊,即以其日还祭明堂,又用次辛飨祀北郊,而并无配。”从之。
初,宋明帝紫极殿珠帘绮柱,饰以金玉,江左所未有。高帝欲以其材起宣阳门,俭与褚彦回及叔父僧虔联名表谏,上手诏酬纳。宋世,宫门外六门城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言“白门三重门,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俭又谏,上答曰:“吾欲后世无以加也。”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问无不决。上每曰:“《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今天为我生俭也。”其年固请解选,见
五年,俭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固。六年,重申前命。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咨事,上以往来烦数,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上不许。七年,上表固请,见许,改领中书监,参掌选事。其年疾,上亲临视。薨,年四十八。
俭寡嗜欲,唯以经国为务,车服尘素,家无遗财。手笔典裁,当时所重。
(选自《南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之贻:赠送
B.后请言于帝间:离间
C.其年固请解选,见许:允许
D.俭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固让:推辞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卒得职积土成山,风雨兴
B.宜今年十月殷祭宗庙勇气闻于诸侯
C.上表固请今其智反不能及
D.当时所重吾属今之虏矣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客有姓谭者,诣俭求官,俭谓曰:“齐桓灭谭,那得有君?”
(2)卿谋谟之功,莫与为二,卿止二千户,意以为少。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王俭的品性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鲜于侁,字子骏,阆州人。性庄重,力学,举进士。庆历中,天下旱,诏求言。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辞恳实。唐介与同乡里,称其名上官,交章论荐。调黟令,奸民汪氏富而狠,横里中 因事抵法,群吏罗拜曰:“汪族败前令不少,今不舍,后当贻患。”侁怒,立杖之,恶类屏迹。
通判绵州。绵处蜀左,吏狃贪成风,至卒伍供薪炭、刍豆,鬻果蔬多取赢直。侁一切弗取,郡守以下效之。万年令不任职,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数日,空其狱。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助役法”行,诏诸路各定所役缗钱,利州转运使李瑜定四十万。侁争之曰:“利州民贫地瘠,半此可矣。”瑜不从。时诸路役钱皆未就,神宗是侁议,谕司农曾布使颁以为。因黜瑜,而升侁副使。部民不请青苗钱,安石遣吏廉按,且优不散之故。侁曰:“青苗之法,愿取则与,民自不愿,岂能强之哉!”
周永懿守利州,贪虐不法。前使者畏凶,莫敢问,侁捕械于狱,流之衡湘。二税输绢绵,侁奏听民畸零纳直。其后有李元辅者,辄变而多取之,父老流涕曰:“老运使之法,何可改?”盖侁之侄师中亦居是职,故称“老”以别之。徒京东西路。河决澶渊,议欲勿塞,侁言:“东州汇泽惟两泺,夏秋雨淫,犹溢而害,若纵大河注其中,民为鱼矣。”作《议河书》上之,神宗嘉纳。时王安石、吕惠卿当路,正人多不容。侁曰:“吾有荐举之权,当路非贤,耻也。”故凡所荐皆守道背时之士。
元丰二年召对,命知扬州。苏轼自湖州赴狱,亲朋皆绝交,道扬。侁往见,台吏不许通。或曰:“公与轼相知久,所往来书文,宜焚之勿留,不然,且获罪。”侁曰:“欺君负友,吾不忍为,忠义分谴,则所愿也。”为举吏所累,罢主管西京御史台。
哲宗立,念东国困役,吴居厚掊敛虐害,之,复以侁使京东。司马光言于朝曰:“以侁之贤,不宜使居外。顾齐鲁之区,凋敝已甚,须优往救之,安得如百辈,布列天下乎?”士民闻其重临,如见慈父母。
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居无何,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宋史·鲜于侁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卒伍供薪炭、刍豆课:征收。
B.谕司农曾布使颁以为式:标准。
C.且侁不散之故诘:调查。
D.吴居厚掊敛虐害,之窜:放逐。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称其名上官②念东国困
B.①议欲勿塞②当路非贤,耻也
C.①前使者畏凶②所往来书文
D.①侁奏听民畸零纳直②忠义分谴

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鲜于侁秉公执法和心系百姓的一组是

A.①立杖之,恶类屏迹②郡守以下效之
B.①青苗之法,愿取则与②利州民贫地瘠,半此可矣
C.①凡所荐皆守道背时之士②优奏听民以畸零纳直
D.①侁捕械于狱,流之衡湘②作《议河书》上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黟县奸民汪氏横行乡里,犯法当究,下属官吏心存畏惧,劝说鲜于侁释放汪氏,鲜于侁当即惩处汪氏,取得了以儆效尤的效果。
B.神宗施行“助役法”,李瑜好大喜功,不顾民情,最终因没有完成预定目标而被贬黜;鲜于侁立足实情,心系民生,得到神宗的肯定。
C.黄河在澶渊决口,有人认为可以弃置不管,鲜于侁说明放纵黄河水的危害,并且上书陈奏,神宗称赞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D.苏轼因事获罪,亲戚朋友都和他断绝交往,鲜于侁特地从扬州去看望他,有人劝说他烧掉往来的书信,他坚持立场,最终受到牵连。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辞恳实。
(2)万年令不任职,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数日,空其狱。
(3)安得如侁百辈,布列天下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顺,字德正,赵郡平棘人也。顺博涉经史,有才策,知名于世。始光初,从征蠕蠕。以筹略之功,拜后军将军。
世祖将讨赫连昌,谓崔浩曰:“朕前北征,李顺献策数事,实合经略大谋。今欲使总摄前驱之事,卿以为何如?”浩对曰:“顺智足周务,实如圣旨。但臣与之婚姻,深知其行,其性果而不慎于去就,不可专委。”世祖乃止。初浩弟娶顺妹,又以弟子娶顺女,虽二门婚媾,而浩颇轻顺,顺又弗之伏也。由是潜相猜忌,故浩毁之。及克统万,世祖赐诸将珍宝杂物,顺固辞,唯取书数千卷。世祖善之。至京论功,以顺为给事黄门侍郎,赐奴婢十五户,帛千匹。又从击赫连定于平凉。三秦平迁散骑常侍进爵为侯加征虏将军迁四部尚书甚见宠待。崔浩恶之。
顺凡使凉州十有二返,世祖称其能。而蒙逊数与顺游宴,颇有悖慢之言,恐顺东还泄之朝廷,寻以金宝纳顺怀中,故蒙逊罪衅得不闻彻。浩知之,密言于世祖,世祖未之信。太延三年,顺复使凉州,及还,世祖曰:“昔与卿密图,期之无远。但以顷年东伐,末遑西顾,荏苒之间,遂及于此。今和龙既平,三方无事,比缮甲治兵,指营河右,扫荡万里,今其时也。卿往复积岁,洞鉴废兴,若朕此年行师,当克以不?”顺对曰:“臣畴日所启,私谓如然。但民劳既久,未获宁息,不可频动,以增劳悴。愿待他年。”世祖从之。五年,议征凉州,顺议以凉州乏水草,不宜远征。与崔浩庭诤。浩固执为宜征。世祖从浩议。及至姑臧,甚丰水草。世祖与恭宗书以言其事,颇衔顺。后谓浩曰:“卿昔所言,今果验矣。”浩曰:“臣之所言,虚实皆如此类。”初,蒙逊有西域沙门昙无谶,微有方术。世祖召顺令蒙逊送之京邑。顺受蒙逊金,听其杀之。世祖克凉州后,闻而嫌顺。凉土既平,诏顺差次群臣,赐以爵位。顺颇受纳,品第不平。凉州人徐桀发其事。浩又毁之,云:“顺昔受牧犍父子重赂,每言凉州无水草,不可行师。及陛下至姑臧,水草丰足。其诈如此,几误国事。不忠若是,反言臣谗之于陛下。”世祖大怒,真君三年遂刑顺于城西。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欲使总前驱之事摄:统领 B.比甲治兵缮:保养
C.颇顺衔:怀恨 D.未西顾遑:空闲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但顷年东伐②宁许负秦曲
B.①诈如此②孰能讥之乎
C.①真君三年遂刑顺城西②因击沛公
D.①顺又弗伏也②蚓无爪牙

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秦平 \ 迁散骑常侍 \ 进爵为侯 \ 加征虏将军 \ 迁四部 \ 尚书甚见宠待
B三秦平 \ 迁散骑常侍 \ 进爵为侯 \ 加征虏将军 \ 迁四部尚书 \ 甚见宠待
C三秦 \ 平迁散骑常侍 \ 进爵为侯加 \ 征虏将军 \ 迁四部尚书 \ 甚见宠待
D三秦 \ 平迁散骑常侍 \ 进爵为侯加 \ 征虏将军 \ 迁四部 \ 尚书甚见宠待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顺喜欢读书,有才能与谋略,跟从世祖四处征战,多次得到封赏,十二次出使凉州,对凉州的地理情况了如指掌,然最终因贪贿枉法丧身。
B.世祖派尚书李顺出使凉州,经常向李顺了解凉州的情况,寻找时机要灭掉凉州。但李顺贪财,被凉州重金收买,他怕受贿之事暴露,以凉州“乏水草”为由,极力反对进攻凉州。
C.在是否征讨凉州的问题上,崔浩力主西征,世祖最终采纳崔浩的意见,亲自率兵攻打凉州,很快攻下了凉州的都城,他见凉州水草丰盛,方知李顺说的都是假话。
D.世祖征讨赫连昌时,想让李顺总领前锋人马,因为崔浩的反对而作罢,从此李顺与崔浩两人私下里相互猜忌,崔浩经常在世祖面前诋毁李顺。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虽二门婚媾,而浩颇轻顺,顺又弗之伏也。由是潜相猜忌,故浩毁之。
(2) 凉土既平,诏顺差次群臣,赐以爵位。顺颇受纳,品第不平,凉州人徐桀发其事。

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智。
——《世说新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①温造,字简舆。性嗜书,不喜为吏,隐王屋山。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名,书币招礼,造欣然曰:“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以职事。及节度徐州,造谢归下邳,慨然有高世心。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②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之。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佐其必。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驷①入奏。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曰:“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臣犬马齿三十有二。”帝奇之,将用为谏官,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
③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召见,辞曰:“臣,府县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朝廷。”穆宗曰:“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卿为我行喻意,毋多让。”因赐绯衣。至范阳,总橐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还,迁殿中侍御史。
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帝虑劳费,造曰:“臣计诸道戍蛮之兵方还,愿得密诏受约束,用此足矣。”许之。命神策将董仲质、河中将温德彝、邰阳将刘士和从造。而兴元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自蜀还,造喻以意,皆曰:“不敢二。”乃用八百人自从,五百人为前军。既入,前军呵护诸门。造至,欲大宴,视听事,曰:“此隘狭,不足飨士。”更徙牙门。坐定,将卒罗拜,徐曰:“吾欲闻新军去主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即问军中杀绛状,志忠、张丕夹阶立,拔剑传呼曰:“悉杀之!”围兵争奋,皆斩首,凡八百余人。亲杀绛者,醢②之;号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三十级祭死事官王景延等,余悉投之汉江。监军杨叔元拥造靴祈哀,造以兵卫出之。诏流康州。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以功加检校礼部尚书,赐万缣赏其兵。
⑤后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注】①驷,此指驿马。②醢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敢以职事縻:束缚
B.逐主帅自立,德宗之患:以……为担忧
C.恐四方朝廷易:轻视
D.卒有者,欲引去觉:睡觉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②帝虑其劳费
B.①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②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
C.①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②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
D.①亲杀绛者,醢之②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张建封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
B.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驷入奏。
温造回来,张建封呈报让朝廷知道他。德宗喜欢温造的才能,下诏让他乘驿马至
京师。
C.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
我在东宫时听说刘总,等到我即位,他连年上书不断请求进见,我派人问入觐行期,却不予答复。
D.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

兴元军叛乱,杀了节度使李绛,众人认为温造能够改变那里的乱象,文宗也认为他有能力。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造尽管自幼喜好学习,不喜欢做官,过着隐居的生活,却心甘情愿到寿州刺史张建封身边做了官。
B.唐德宗面对李希烈等人的叛乱,密诏张建封挑选纵横士劝说表达效忠的刘济,温造被选中,并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C.长庆初年,温造以太原幽镇宣谕使的身份,为刘总分析了他的处境,让刘总幡然顿悟,归顺了朝廷。
D.节度使李绛被杀,温造前往军队处理事务,他利用智谋查找出了凶手,并对他们进行了严惩。

从②③④段中可以看出温造是怎样一个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