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表,回答问题。
某地各项项目 |
森林覆盖率 |
耕地面积 |
近三年平均降水量 |
近三年平均气温年较差 |
河流含沙量 |
当年水旱灾害次数 |
粮食总产量 |
1956年 |
30% |
3.33万公顷 |
850毫米 |
23摄氏度 |
2% |
0 |
1亿吨 |
1975年 |
5% |
4.47万公顷 |
680毫米 |
30摄氏度 |
12% |
3 |
0.875亿吨 |
(1)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把以下的四项填入图中适当的空格中,使之完成一个循环过程。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暴雨增多;
③进一步毁林开荒; ④洪水灾害增多
(2)结合上表和框图,解释该地耕地面积扩大,而粮食总产量却降低的原因。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中甲图为某农场土地利用图,乙为澳大利亚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在乙图中分布最典型的地区位于图中处(填字母代号)。
(2)该地区为盆地.该地区主要的农产品是小麦和。
(3)该盆地发展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是,因此该国实施了工程。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城镇周围要发展乳牛、蔬菜、小麦三种农业,请在图中A、B、C三处合理安排三种农业,并说明理由:
(1)A处,理由
(2)B处,理由
(3)C处,理由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B;C;
A、B、C三处地质构造中利于储水的是。
(2)从地形上看,形成A处的原因是。
(3)字母a—b—c—d表示的水循环属于循环,其中字母b表示的环节是。
看下面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5 分)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基础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名称是.(背斜,向斜,断层)
(2)若该地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乙、丙、丁三处中的处开采合适。
(3)若建设地下隧道,从地下水运动状况、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应选址在甲、乙、
丙三处的处为好,其中 处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
(4)图中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中缺少
A.陆地循环 | B.海洋循环 | C.海陆间大循环 | D.地壳循环 |
图中表示表示水汽输送环节的是 _____(数字)表示地表径流环节的是 ______ (数字)
目前人类最易施加某种影响的环节是_______(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