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表,回答问题。
某地各项项目 |
森林覆盖率 |
耕地面积 |
近三年平均降水量 |
近三年平均气温年较差 |
河流含沙量 |
当年水旱灾害次数 |
粮食总产量 |
1956年 |
30% |
3.33万公顷 |
850毫米 |
23摄氏度 |
2% |
0 |
1亿吨 |
1975年 |
5% |
4.47万公顷 |
680毫米 |
30摄氏度 |
12% |
3 |
0.875亿吨 |
(1)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把以下的四项填入图中适当的空格中,使之完成一个循环过程。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暴雨增多;
③进一步毁林开荒; ④洪水灾害增多
(2)结合上表和框图,解释该地耕地面积扩大,而粮食总产量却降低的原因。
.分析下图(图1-2-22)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的地形为甲乙
(2)甲乙两地的高差为
A.800米——1000米 B.1333米——2000米
C.1333米——1667米 D.1000米——1333米
(3)丙地的气温为
A. 20C B.<20C C.<00C D.<—20C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图1-2-20),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下列代号表示的地形名称:
A.C.E.
(2)图中修建水库最适宜的地点是,理由是。
(3)根据比例尺,量算甲、乙两村的实际距离,并说出甲村在乙村的什么方向上。
(4)H地与G相比,地形有何不同________,理由是。
(5)E处的这种地形的相对高度最大不超过米,最小不低于米。
.图1-2-18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图1-2-19为该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
(1)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是:A_______;B_______。
(2)丁山在王庄的______方向。若王庄海拔50米,七
月份平均气温为
28.8℃,丁山顶上七月份平均气温约为_______。
(3)周庄至王庄的图上距离约3厘米,实际水平距离_______。
(4)本地区属于________气候,该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是
_______________。
.读某区域三幅图,图1-2-15是“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图1-2-16是“聚落D的所在区域年降水量柱状图和径流量曲线图”;图1-2-17是“聚落D的所在区域洪水频率曲线图”一条是1875—1975年所推算的洪水频率曲线,另一条是1945—1975年所推算的洪水频率曲线。
根据以上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属于_____________气候,该地自然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河流补给的主要形式为____________,汛期在______季,原百年一次的洪水位是___________米,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是__________米。
(3)原百年一次的洪水位在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再现周期约为_________年,在1875—1975年开始出现灾害水位的再现频率约为____________年。
(4)图示A.B.C.D四个聚落中,易发展成较大城市的是__________,其区位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计划在A.D两聚落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在AMD和AND两方案中选择,沿____线施工较为容易,理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年6月27日在新西兰举行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经过审议,全票表决通过了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为世界自然遗产,使中国有了第6个世界自然遗产和第34个世界遗产。读路南石林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两个你所知道的除南方喀斯特以外的著名喀斯特景点名称:________、________。
2.简述路南石林形成的自然条件。
3.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云南路南石林属于________旅游资源。中国南方喀斯特顺利成为世界遗产,说明中国南方喀斯特的________价值、________价值得到广泛认可,今后我们应如何科学地开发利用南方喀斯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