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各题。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
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 )
A.小麦 | B.水稻 |
C.棉花 | D.青稞 |
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 )
A.灌溉条件较差 | B.日照时间太长 |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 D.土壤盐碱化严重 |
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热带季风影响,农业生产具有良好的水热条件 |
B.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
C.河流众多,水量大,均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
D.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 |
读下图,回答题。图中甲地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 B.温带季风气候 | C.温带大陆性气候 | D.地中海气候 |
图中反映出众多的岛屿和深入内陆的狭长海湾,形成这种海岸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板块挤压 | B.冰川侵蚀 | C.地壳下陷 | D.流水侵蚀 |
下图为“某港口示意图”。该港位于中心城区的东侧。完成题。该港口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
A.海岸曲折,适宜停泊 | B.地势低平,气候暖湿 |
C.避风海港,腹地广阔 | D.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 |
该港口可就近大量外运的农产品是 ( )
A.棉花 | B.稻米 | C.黄麻 | D.茶业 |
中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9年10月11日于上海启航,除执行长城站、中山站的常规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外,将重点进行昆仑站和格罗夫山的内陆科学考察。于2010年4月10日返回上海。读图,完成题。图中M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南风 | D.西北风 |
若某科考队员于某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在M地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当他再次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时间间隔是( )
A.19小时 | B.21小时 | C.22小时 | D.24小时 |
读“世界某区域局部图”,完成题。1月份,雨水补给较多的河段是( )
A.a河段 | B.b河段 | C.c河段 | D.a与c河段 |
图中b河段沿岸集中分布的经济作物及优势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A.油菜——水源 | B.小麦——土壤 | C.棉花——光照 | D.甘蔗——热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