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了这样的情节: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当时正值国内战争时期,国内物资极度匮乏 |
B.当时正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实行义务劳动制 |
C.当时正值新经济政策时期,人们都热火朝天投入社会主义建设 |
D.义务劳动制是保障苏联经历战争考验的重要手段 |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
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
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
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
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 |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驱逐了殖民势力 | B.加强了边疆管理 | C.维护了国家主权 | D.巩固了清朝海防 |
唐太宗在遗诏中认为自己实行的一项政策使“前王不辟之土,悉请衣冠;前史不载之乡,并为郡县。”这项政策是
A.与吐蕃和亲 | B.实行郡县制 | C.完善科举制 | D.设置羁縻府州 |
史载:唐太宗时曾有大臣奏请修长城,太宗一笑置之,曰:“安事劳民。”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①唐太宗缺乏应有的文物保护意识
②唐初无边患,长城已无防御作用
③唐太宗心存百姓,不愿浪费人力物力
④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唐中央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旧唐书》评价唐太宗:“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以下最能体现该评价的是:
A.屈己而纳谏 | B.任贤而使能 | C.恭俭而节用 | D.宽厚而爱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