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鲁隐公六年(公元前727年)》载:“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 这反映了
A.各诸侯国负有对周的朝贡义务 | B.以鲁国为首的诸侯国自愿的道义举动 |
C.各诸侯国是在落实《周礼》中的规定 | D.周天子拥有绝对的权威 |
关注时代特征,是把握历史发展的核心。如果把15到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其最大的特征是 ( )
A.在动荡中进入中世纪 | B.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 |
C.在革命中实现民主化 | D.在变革中实践工业化 |
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
A.王权演变 | B.教权演变 |
C.资产阶级力量变化 | D.市民权力变化 |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据此推断,()
A.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 | B.古希腊思想家社会地位较低 |
C.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 D.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
罗素认为:“16、17、18世纪所出现的那种天赋人权学说也是斯多亚学派学说的复活,尽管有着许多重要的修正。”下列言论属于斯多亚学派的是()
A.“美德即知识” | B.“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
C.“人是万物的尺度” | D.“真正的法是符合自然的正当理由” |
黑格尔指出:“智者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但这还是不能确定的,其中还包含着人的特殊规定……在苏格拉底那里,我们也发现人是尺度,不过是作为有思维的人。”在此,黑格尔强调了(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人要有高尚的道德 |
C.要肯定人的价值 | D.人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