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同学在对东欧剧变的研究性学习中提出: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因此,对东欧剧变不能一概否定。这一观点
| A.否定了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挫折 | B.没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洞察历史 |
| C.是一种没有是非观念的落后史观 | D.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 |
观察下表,1958-1961年间数据变化明细反映出该市()
| A.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提高 | B.教育发展深受政治形势影响 |
| C.各校的自主招生权力的扩大 | D.扫盲教育走在了全国前列 |
关于罗马法的分类有三种学说:其一,盖尤斯说,即主张将罗马法分市民法和自然法;其二,托莱芬林说,即主张将罗马法分为市民法、万民法与自然法;其三,乌尔比尔说,即主张将罗马法分为公法和私法两部分。这反映出罗马法()
| A.体系完备、法制成熟 | B.法典丰富、内容科学 |
| C.种类多样、涉及领域广 | D.法典繁杂、公私相混淆 |
某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时,专门学习著作如下:劳伦斯·斯通的《1640年至1900年英格兰识字水平和教育》、詹姆斯·鲍恩的《西方教育史》、李维的《试论英国工业革命和初等教育普及的关系》、谢天冰的《试论英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据此,探究的主题是()
| A.英国工业革命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
| B.英国工业革命与英国教育的关系 |
| C.工业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 |
| D.教育近代化与政治民主化的关系 |
1954年尼赫鲁说:“这些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但对我们两国适用,而且对其他国家也适用,对其他国家来说,这些原则可以作为一个榜样。”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体现了国与国关系的首创性 | B.是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准则 |
| C.是中印两国友好关系的见证 | D.具有超越社会制度的包容性 |
“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荣耀,而公社委员却将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当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大街小巷,穿行于黎民百姓之间的时候,只觉得浑身不自在,甚至可以说是如坐针毡。”这说明()
| A.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中国居民交通工具多样化 |
| B.1871年建立的巴黎公社主张“公仆意识” |
| C.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
| D.英国的新贵族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地位提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