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表示变法决心。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两个国家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二,光绪帝关于变法有哪些看法?(9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戊戌变法的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社会转型中的创新能给国家带来机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以来,“自然权利”是西方政治和法律思想的一个重要论题……,自然权利在资产阶级的语境中指的是人的生存平等权、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及财产权,这些是最基本的权利……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权利”被用作思想工具,有力地讨伐不公正,直接促进了人类的自我解放……人类作为自然的道德维护者,在哲学定义上应当维护其他物种的自然权利。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美国之政治,实世界不可思议之政治也,何也?……美国大统领(总统)之性质,其最与他国首领相径庭者有一焉,则在平时其权力甚小,其战时权力甚大是也……盖在平时,国内行政大部分之权,在各省政府……亦大率由立法部(即参众两院)之法律所规定,故行政部(即总统所属)无自由行动之余地。……若一旦与外国宣战,或国中内乱起,则大总统据其总督海陆军之权,且实行其效忠法律之义务,可以将一切权利悉尽掌握中……美国大统领多庸才,而非常之才居其位者甚稀焉……此实我异邦人最不可解之问题也。
——摘自梁启超《欧游心影录新大陆游记》
材料三“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次大跃进。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自然权利”在欧洲早期文明中有何体现?这种思想对英国17、18世纪的政治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认为“我辈一帮人最不可解之问题”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民国”所带来的社会转型。之后为确保这一转型,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20世纪前20年作了哪些努力?

在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在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间,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神州大地稳步推进。建设新农村,对中国农民而言是一种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1958年10月,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材料四:最近,浙江省永康市的荆山夏村一些村民向“新华视点”记者投诉,被永康市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荆山夏村,不顾村民们反对,拆迁旧屋占用良田,统一建造村民别墅工程。首批已封顶但尚未完工的111幢别墅群,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成了烂尾楼,村民怨声载道。5月12日,荆山夏村村民带领记者察看“村民公墓”。荆山夏村人口1700多人,却建了两千多座公墓,而且这些公墓建成才两年多,已经是断的断,裂的裂,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按照民政部提出的每年千分之三死亡概率测算,全村葬完这批坟墓空穴至少需要近三百年。“不惜毁掉茶园,高价建造这么多的公墓这里有猫腻。”曾担任过村委会调解主任的村民夏六台说。
——新华社杭州2006年5月16日电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的理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其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响?
(4)结合材料二、三和四,分析当前新农村建设应注意克服哪些问题?

张謇是中国近代名人。近年,他在经济领域的活动已成为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阅读下列图像资料,完成问题:

(1)甲午中日战争后,一些人认为振兴实业是救国的重要方法,张謇甚至把实业称为“富强之大本”。试分析这一思潮出现的社会原因和他办厂的目的。
(2)依据图二、图三,说明张謇所办企业的特点。
(3)根据本题提供的图片资料,可为张謇写一篇小传。请列出小传中应该使用的关键词。

2010年我国上海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它是一次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它归中国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阅读材料,回顾历史,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在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上,参观者最感兴趣的是不同的机器发明。人们目瞪口呆地看着各种机器工作,有开槽机,钻孔机,拉线机,造币机,抽水机等等,这些不同的机器又通过特别建造的锅炉房产生的蒸汽一起驱动,让人领悟到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维多利亚女王在当晚的日记中回忆到:“……阳光照射在宏伟的大厦上面,每个国家的旗帜都在阳光下飘扬。……这次和平节日的创造者,把地球上所有国家的工业联合了起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51年首次世博会能够成功举办的条件。
材料二:1900年至1930年是中国在世博会上得奖的黄金期。其中,在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上,张裕白兰地、苏绣、上海“葛德和”陶器、上海关华利插屏钟、北京鼻烟壶、浙江湖笔、浙江乐清黄杨木雕、青田石雕等就获得金银奖项多个。在1926年的费城世博会上,杭州都锦生织品、常州梳篦和重庆天厨味精等也都获得金奖。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在世博会上获奖产品的特点。并指出其原因。
材料三:历届世博会上,从早期的打字机、火车、无线电、缝纫机、汽车到电视机和电脑,诸如埃菲尔铁塔、亚历山大三世桥等等,无不一次次地引起世界性的轰动,无不成为先进科学技术的展台,无不成为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建筑景观等的时代标志,无不成为推动世界尤其是主办国社会经济的强心剂。世博会打破自然障碍和人为藩篱,克服民族种族和宗教信仰的界限,成为全人类的和平友好盛会。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世博会的主要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材料二: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的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晚交易,三鼓时分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
(1)根据材料一及长安城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长安城的布局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经济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东京商业活动的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