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关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约30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②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③白银广泛使用,商业资本异常活跃
④许多工商业市镇形成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描述的改革是()

A.孝文帝改革 B.1861年改革 C.梭伦改革 D.明治维新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项规定不利于()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资治通鉴》记载道:“秦被甲百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

A.连坐法 B.奖励军功 C.奖励耕织 D.重农抑商

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以下对这则材料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县的地位比郡高②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郡
③县的出现比郡早④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中央集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 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
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 D.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