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南录后序》虽以叙事为主,但饱含着强烈的抒情性,基调悲壮。“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把文章的情感推到高潮。 |
B.烛之武指出,秦、郑相隔遥远,晋、郑却是近邻,因此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对秦反而因“邻之厚”而显得“君之薄”。烛之武的措辞激烈严厉,直指秦晋联盟的虚伪性。 |
C.司马迁写秦王的贪欲、欺诈、色厉内荏、窘态毕露,反衬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负荆请罪”的故事一方面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另一方面也表现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
D.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表现了屈原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同时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同楚国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正确的是
①一个普通女人_______像将军一样以其巨大的威严命令我们!“刺吧!”
②稍有一点良心的人皱着眉头_______这个残忍的游戏,一点良心都没有的人则大声鼓励,觉得饶有兴趣。
③不同的是,我屏息,我微颤,然而那_______由于沉甸,_______为那伟大工程所感动。
A.俨然 盯着 不仅是/而且是 | B.俨如 看着 不是/而是 |
C.俨然 盯着 不是/而是 | D.俨如 看着 不仅是/而且是 |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是
A.澄江似练 盘旋 婉蜒 感慨 |
B.舞榭歌台 瞋怒 巉峭 簸箕 |
C.勾心斗角 骄健 山麓 覆盖 |
D.重岩叠嶂 殉难 警戒 刹那 |
下面各句加点的“之”字与“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是( )
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
.下列各句中的“其”的用法不相同的是(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B.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
C.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
D.其孰能讥之乎? |
与例句“或取诸怀抱”中“诸”的用法相同的是( )
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 | B.投诸渤海之尾 |
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 D.告诸往而知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