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天皇曾经下诏:“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
荣氏企业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企业。1912年后,荣氏企业看准了面粉、棉纱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同时抓质量、创名牌。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国内“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更是推动了荣氏企业产品迅速占领市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促成荣氏企业在这一时期发展的因素有
①一战对战略物资的需求②国民政府大力支持
③企业自身管理有方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家时说:“……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之祸!”省略处为
A.程颢 | B.王阳明 | C.董仲舒 | D.黄宗羲 |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随着社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和发展,审美趣味受商品生产、市场价值的制约,供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享用的工艺产品呈现出可类比欧洲洛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艳俗、娇柔做作等风格。”下列我国古代的手工艺产品能体现出上述风格的是
①珐琅彩双环瓶②青花五彩碗③三星堆青铜礼器④江宁织造局云锦
A.①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白钢在《中国政治史》中说,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下列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唐代行卷制注重考生平日作品,不易选拔人才 |
B.宋代的糊名制杜绝了请托造假等科场舞弊现象 |
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程序上的进一步僵化 |
D.加强了对官吏选拔的控制,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
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 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