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原理、方法或结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实验中,不需保持细胞的活体状态 |
B.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择数量较多的地块进行 |
C.番茄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常用做还原性糖的鉴定材料 |
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质壁分离是指细胞质和细胞壁的分开 |
一些环境因素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下列对酶相关曲线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虚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而酶浓度增加时,生成物量的变化 |
B.图乙表示反应物浓度与酶活性的关系 |
C.图丙表示人体内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
D.图丁表示pH对酶的催化效率的影响 |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
B.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
C.有光时,植物的根尖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3个 |
D.细胞内有大量的ATP用来直接供能 |
下表所示是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
试管 |
① |
② |
③ |
纤维素悬液(mL) |
2 |
2 |
2 |
纤维素酶液(mL) |
1 |
1 |
1 |
反应温度(℃) |
30 |
40 |
50 |
斐林试剂(mL) |
2 |
2 |
2 |
砖红色深浅 |
++ |
+++ |
+ |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及结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
B.该实验检测的因变量是还原糖的生成量
C.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
D.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 ℃
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伴随着细胞内物质或结构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TP转变成ADP,从而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 |
B.分泌蛋白的运输离不开内质网膜转变成高尔基体膜 |
C.神经细胞分化成许多扩大膜面积的突起,主要功能是促进代谢 |
D.在细胞周期中,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有利于核内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 |
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 |
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
D.酶均是由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专一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