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原子学说 | B.发现元素周期律 |
C.提出分子学说 | D.发现氧气 |
在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 C(g)+D(g),5 min后达平衡,已知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的关系为ca(A)·c(B)=c(C)·c(D)。若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 的转化率没有发生变化,则B的转化率为
A.60%B.40% C.24% D.4%
如图是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只有正方向反应 |
B.t2时,反应到达限度 |
C.t2-t3,反应不再发生 |
D.t2-t3,各物质的浓度相等且不再发生变化 |
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2 kJ·mol-1
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g)的燃烧热为 -571.6 kJ·mol-1 |
B.同质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H2(g)放出的热量多 |
C.![]() ![]() ![]() |
D.3H2(g)+CO2(g)= CH3OH(l)+H2O(l) ΔH=+135.9 kJ·mol-1 |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s)+O2(g)==CO2(g)△H= —393.5kJ/mol
②CO(g)+ 1/2 O2(g)="=" CO2(g)△H= —283.0kJ/mol
③2Fe(s)+3CO(g)==Fe2O3(s)+3C(s) △H= —489.0kJ/mol
则4Fe(s)+3O2(g)==2Fe2O3(s)的反应热ΔH为
A.-1641.0kJ/mol | B.+3081kJ/mol |
C.+663.5kJ/mol | D.-2507.0kJ/mol |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①④⑤⑥ | B.①②③⑤ | C.②③④⑥ | D.以上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