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指出乙、丙两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乙区相比,说明丙区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
(3)该国最南端岛屿的气候类型、成因及气候特点
(4)该大陆四面环海,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为什么?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21分)
材料一:东南亚部分区域图

材料二: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由包括由苏门答腊岛在内的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面积192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 4亿,首都雅加达。
材料三:近年来世界上多个发达国家在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建立工业生产基地,其产业链环节上的分工情况如下图所示。

1.读图描述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特点并说明其重要性


2.苏门答腊岛的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是

这是世界上多火山、多地震的主要地区之一,成因是

3.材料一图中C是一条流经多国的国际性河流,该河流量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均较
(大、小),原因是
4.材料一图中东北部区域是台风主要源地之一,主要是因为

当台风中心位于图中A地时,B城市风向为偏风。
5.若在苏门答腊岛东部沿海修建连接甲 乙两城市的铁路,根据图中信息简要分析自然条件对该工程的影响:

6.印度尼西亚同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材料三,对此作分析并提出改变此状况的主要措施(其中措施至少三点)



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 2011 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在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引发巨大海啸。受 11 日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以颗粒或气候形态存在于大气中并随大气环流扩散;从 4月4日晚开始福岛第一核电站又向大海中排放含有低浓度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水。
材料二:日本核电站分布示意图
(1)请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此次海啸发生的原因。
(2)描述日本核电站分布规律并从地理学角度分析日本大力发展核电站的原因。
(3)核电站事故发生之后,专家明确指出“近期(3~4 月)对中国环境的影响比较小”。请用地理学原理解释原因。
(4)沿海核电站污染近海水域,因为它向海洋排放

A.重金属 B.热水
C.粉尘 D.废气

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正式由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结合海峡西岸区域地图回答问题。

(1)说出图示区域的海岸类型,并说明该海岸带的开发利用方向。
(2)该区域农村因伐柴、烧柴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大气污染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
(3)简要分析福建接受台湾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利枢纽Q对R河下游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2)图中M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该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
(3)在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容易使图中A、B附近地区出现_______________问题。简要描述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4)图中N处水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库名称),是我国某资源调配工程的起点,请评价该工程建设的条件。

该图是我国东部海域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按成因分类,洋流①属;洋流②属。洋流①所属的大洋环流流向属于(填气旋型或反气旋型)。
(2)图中A处是我国著名盐场:,请分析盐场成因。
(3)图中海区有我国著名的渔场:,请分析该渔场形成的自然条件。
(4)图中D、F点纬度相当,最冷月平均气温较高的是,其主要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