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国沿纬度为30°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各题。该国位于
A.北半球西半球 | B.南半球西半球 | C.北半球东半球 | D.南半球东半球 |
下列地理事物,属于该国的是
A.好望角 | B.潘帕斯草原 | C.富士山 | D.大堡礁 |
有关该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②处是盆地,此处河流少,但地下水丰富 | B.东岸附近海域有寒流经过 |
C.是世界主要的水稻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 D.有丰富的铁、石油出口 |
下图是1996年和2003年我国不同地区耕地数量占全国的比例(%)。读图回答下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耕地的增加幅度超过减少幅度 |
B.我国各地区耕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
C.我国干旱地区的耕地在增加,湿润地区的耕地在减少 |
D.西部地区的耕地比重在下降,东部地区的耕地比重在上升 |
关于耕地比重占前三位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位于我国平原地区 | B.是我国小麦的重要产区 |
C.耕地的比重合计达60%以上 | D.是我国水热资源最丰富的三个地区 |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低平,水汽易进入 |
B.地势较高,受地形抬升 |
C.地势较高,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
D.锋面遇地形阻挡,在此停滞 |
与东北平原相比,该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降水少,气候干旱 |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
D.机械化水平高 |
下图是正午太阳高度与昼长相关图,读图回答问题。图中能表示1月初赤道上的点是 ( )
A.a | B.b | C.d | D.e |
与a点相比较,e点( )
A.自转线速度大 | B.自转角速度小 |
C.地转偏向力小 | D.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大 |
图中c点可能出现的区域是()
A.回归线之间 | B.极圈以内 |
C.低纬度地区 | D.中纬度地区 |
读下图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示意图。回答问题。三条路线所经区域的正确叙述是()
A.经过温度带最多的是路线② | B.经过大中城市最多的是路线① |
C.经过地形区最多的是路线③ | D.三条路线均经过少数民族自治区 |
关于线路①和③资源调出区的共同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A.土地荒漠化 | B.旱灾频繁 |
C.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 D.地质灾害危害严重 |
河流的中下游侧蚀作用明显,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不断弯曲,以致河道变迁。读长江下荆江段曲流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上图中数字代表曲流发育过程废弃的某些古河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河道甲侧比乙侧流速快,相同的河曲在南半球则相反 |
B.河道甲侧比乙侧流速慢,相同的河曲在南半球则相反 |
C.③④⑨形成的时间相同,时间较早;①⑥⑦形成的时间相同,时间较晚 |
D.③⑥⑨形成的时间相同,时间较早;①④⑦形成的时间相同,时间较晚 |
就光谱特性而言,水体对太阳光的吸收、反射、透射能力总体是吸收大于反射。当水较多、较深时,可将光线全部吸收,在近红外波段遥感影像上,水的色调是黑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河道的两岸地区土壤中水分较古河道的中心地区要多 |
B.在遥感影像中,古河道的两岸地区为较浅色调,中心地区为较深色调 |
C.在遥感影像中,古河道的两岸地区为较深色调,中心地区为较浅色调 |
D.目前,遥感技术还不能提取该地的植被分布、类型、结构及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