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中学网站发出的通知: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为引导我校师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让广大师生更好地了解、认同和喜爱传统节日,进而内化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学校决定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教育活动。
⑴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关系?(3分)
⑵该中学开展的活动有什么意义?(11分)
材料一:随着中国转型升级的逐步推进,‘用工荒’将会更多地表现为‘技工荒’。”当前,我国高端人才缺口大,影响自主创新成效,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更为产业结构调整所急需。
材料二:在市场的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重新认识工人的价值。蓝领工人,是各大产业的主力军,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走创新之路并非按传统思维仅仅盯住或依赖科学家、发明家、科研院校等方面的科研发明成果,应该眼睛向内,积极支持、推进、鼓励在企业工作的一线人员搞发明创造。
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重视蓝领工人创新的经济意义。
“蹲点”“一线”“民声”“民情”“体验”,这些“三贴近”特色鲜明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新开设的栏目中。自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地新闻单位迅速行动,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为什么“接地气的新闻才有影响力,走基层的文化才能走进民心”。
“微公益”一呼百应,“微力量”细水长流。
2011年4月,网上发起了一项名为“免费午餐”的公益活动,旨在倡议每天捐赠三元钱,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让孩子们免于饥饿,专心学习。
借助微博这一平台,“免费午餐”活动迅速得到了网民的积极响应,不到半年,筹款近1700万元,86所中小学的一万多个孩子吃到了美味又营养的午餐。这种自下而上的慈善模式,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其中,慈善行为成为了“草根”阶层的道德竞赛,形成一股庞大而持久的公益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分析这种自下而上的慈善模式如何形成庞大而持久的公益力量。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将大量计算机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形成计算资源池,每个用户都可以根据需求远程享受服务器的强大功能。这种全新的信息服务交付和使用模式──云计算,正向我们迎面走来。
材料一:云计算是以公开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进入云计算时代,个人电脑等终端,将不再需要很高的配置,大量的数据处理功能将交给云计算中心的超级计算机,提高用户业务的敏捷性和动态性。
材料二:云计算对IT资源的集中和整合使用可以减少设备规模,降低设备成本和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云计算产业具有极大的产业带动力量,可以驱动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基础,缩短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的周期,从而推动中国整体IT业产值的大幅提升。
(1)结合上述图示和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分析“云计算”可能会带来哪些新变化。
(2)结合上述图示和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云计算”为什么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材料三:中国云计算产业尚处于导入和准备阶段,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存在着一哄而上投资过热的情况,如果不加以引导,有可能造成昂贵的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浪费;尚未掌握核心技术,与国际大型企业有差距;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制约;在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方面的法规尚未健全,信用水平等监管力度相对滞后,市场环境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云计算的发展。
(3)请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在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中如何扮演好政府角色。
图一:所谓居民消费率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一年内居民消费总额占GDP的比重
注:一般而言,发达国家平均消费率为60%。
图二:
“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与“十二五”规划目标 |
|||
类别 |
指标 |
十一五期间(2006-2010) 年均增长 |
十二五期间(2011-2015) 年均增长 |
经济增长 |
国内生产总值 |
7.5 |
7 |
人民生活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5 |
>7 |
(1)请根据图二回答:“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经济规划目标在“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有了哪些重大的变化?
(2)图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请结合图一,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十二五”期间经济规划中提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的合理性。
(3)扩大内需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构建“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从立法、监管、诚信等环节入手,为我国居民愿意消费、敢于消费不断创建适宜的环境条件。请分析构建“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要从立法、监管、诚信环节入手的经济学理由。(三个角度任选两个角度写即可)
构建“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 |
经济学理由 |
从立法角度入手 |
|
从监管角度入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