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表示骨髓瘤细胞,b表示效应B细胞,则细胞融合过程中两次筛选的目的分别是
A.a、aa、ab、bb、b→a、aa、ab→ab培养 |
B.a、aa、ab、bb、b→ab、bb、b→ab培养 |
C.a、aa、ab、bb、b→ab→产生特定抗体的ab培养 |
D.a、aa、ab、bb、b→aa→能无限增殖的aa培养 |
下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像,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1、2、3、4 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期 |
B.图中细胞DNA数是该生物体细胞DNA数的2倍 |
C.染色体1 与2 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相互分离 |
D.染色体1 与3 可能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 |
下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
B.巨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 |
C.细胞a只能为B淋巴细胞,细胞b只能为T淋巴细胞 |
D.细胞c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只能为致敏T细胞 |
如图为过敏反应的原理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为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 |
B.图中首次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与再次进入的过敏原的类型可相同,也可不同 |
C.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
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图中靶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 |
下图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 |
B.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 |
C.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 |
D.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 |
某实验室用两种方法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坐标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结束时,消耗葡萄糖较多是甲发酵罐 |
B.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4h和第0h开始进行无氧呼吸 |
C.甲、乙两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为异养厌氧型生物 |
D.该实验证明向发酵罐中连续通入大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