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 )
A.减数第一次分裂 | B.减数第二次分裂 | C.着丝点分裂 | D.同源染色体联会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DNA |
B.用取自烧伤病人的皮肤健康细胞进行培养,可获得大量自身的皮肤细胞,这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
C.受抗原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 |
D.抗体蛋白的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充分体现了各种生物膜的密切联系 |
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当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使其兴奋 |
B.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作为信号物质可作用于B细胞,既可以促使其增殖也可促使其分化 |
C.信号物质的受体分布于细胞膜上,体现了细胞膜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 |
D.若信号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肌肉细胞、垂体和下丘脑的细胞等 |
下图是人体的三个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Y代表不同类型的蛋白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过程①中的X为激素,则Y代表的物质是受体糖蛋白,该糖蛋白也可存在于细胞膜内侧 |
B.若过程②中的X是抗原,则Y是抗体。产生Y物质的细胞可以识别相应的抗原 |
C.若过程③中的X是食物蛋白,则Y的释放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
D.若过程③中的X为反应底物,则Y在人体细胞内均分布于生物膜上 |
如图中a、b、c、d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d过程均能发生基因突变 |
B.基因重组主要是通过c和d过程实现的 |
C.b和a过程的主要相同点之一是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移向细胞两极 |
D.d和b的主要差异之一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
孟德尔发现的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是平行的。根据这一事实做出的如下推测,哪一项是没有说服力的
A.基因在染色体上 |
B.每条染色体上载有许多基因 |
C.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 |
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使相应的非等位基因重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