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珠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
A.1/8 | B.3/8 | C.1/16 | D.3/16 |
甲、乙、丙及NAA等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类似物的作用如右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 B.乙、丙最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 |
C.甲最可能代表脱落酸 | D.甲、乙、丙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
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
作为其对照组,最合适的是
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⑦植物转、⑧植物与框作为整体一起转)
A.②⑤⑦ | B.①②⑤⑧ | C.①③④⑥⑦ | D.②⑤⑧ |
植物激素种类多样,调控机制复杂。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单侧光下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横向运输是极性运输 |
B.顶芽产的生长素运到侧芽会抑制侧芽自身生长素的合成 |
C.赤霉素与生长素可协同促进生长,而脱落酸与细胞分裂素可形成拮抗作用 |
D.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细胞伸长、分裂 |
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
B.利用高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大豆田中的单子叶杂草 |
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 |
D.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乙烯利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