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 年澳人利亚为控制甘蔗害虫而引入的有毒蔗蟾如今己成为新的生物灾难。面对泛滥的蔗蟾.科学家打算利川与蔗蟾活动时间不同的食肉蚁来控制蔗蟾数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蔗蟾之所以能大量繁殖,是因为食物丰富、天敌较少 |
B.蔗蟾泛滥成灾表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
C.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食肉蚁是一种分解者 |
D.蔗蟾泛滥成灾警示我们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其中的原因是
A.豆科植物能合成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
B.豆科植物根瘤中的根瘤菌能合成含磷的无机盐,提高了土壤中磷的含量 |
C.豆科植物根瘤中的根瘤菌能合成含钾的无机盐,提高了土壤中钾的含量 |
D.豆科植物根瘤中的根瘤菌能固定氮气,提高了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 |
冰人奥茨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300年,其尸体于1991年9月在阿尔卑斯山附近的奥茨冰川被发现,冰川完好保存其尸体的原因是
A.低温杀死细菌和真菌 |
B.低温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 |
C.冰川上不存在细菌和真菌 |
D.细菌和真菌因缺少有机物无法生存 |
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某生物小组取经过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要求进行了实验设计。
瓶号 |
甲 |
乙 |
丙 |
加入物质 |
50毫升灭菌牛奶 |
50毫升灭菌牛奶 |
50毫升灭菌牛奶 |
瓶口处理 |
不作处理 |
不作处理 |
用消毒棉球塞住 |
温度 |
5℃ |
25℃ |
25℃ |
请据表分析,本实验设计包含的对照实验组数及其实验变量分别是
A. 二组,温度、空气 B. 二组,温度、细菌
C. 二组,温度、消毒棉球 D. 三组,温度、空气、细菌
下列除哪项外,其他均是蘑菇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A.干燥的环境 | B.潮湿的环境 |
C.温暖的环境 | D.丰富的有机物 |
下面关于芽孢的叙述,正确的是
A.芽孢就是能发育成新个体的孢子 |
B.芽孢是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生殖细胞 |
C.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
D.霉菌菌落表面呈现的红、褐、绿、黑等颜色是芽孢的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