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然带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在水分条件下形成的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同时也受到温度条件的影响 |
C.地形高低起伏是非地带性因素,所以自然带的垂直分布是非地带性规律 |
D.各自然带之间都以明显的界线分开 |
2010年11月1日0时开始,我国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图2为近四次人口普查“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回答3-4题。进入200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
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
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
D.人口呈现低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
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现在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我国
A.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
B.人口增长速度仍过快 |
C.国际间人口迁移过快 |
D.国内自发性人口迁移过大 |
图1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① B.② C. ③ D.④对应图③国家所出现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是
A.鼓励生育 |
B.采取移民政策 |
C.计划生育 |
D.鼓励人员出国 |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A资源 B科技水平 C人口的文化素质 D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注: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回答28~29题。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 )
A.1970年前后 | B.1990年前后 | C.2010年前后 | D.2030年前后 |
“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
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
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 |
C.劳动人口过多,失业率下降 |
D.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26-27题。
“环境负担”公式:EB=P+A-T
P—人口 A—消费程度 T—创造财富的技术 EB—环境负担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A.耕地面积在减少 |
B.总人口数在增加 |
C.人均耕地在减少 |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
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
C.推广良种,提高单产 |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减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