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
(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 ,可选用图中 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2)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由图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对胚轴的生长具有 作用。根据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推测,实验中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应在图中的 点。
(3)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丙图所示。根据①③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继而将②组结果与①③进行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
(4)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 点对应的浓度(用右图中字母回答),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 。比较图中三条曲线,能说明 。
(12分)科学家对生长在某区域两个不同地段(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沟底和水分条件较差的坡面)的中国酸刺的雌、雄株进行了研究。测得一天中6时至18时的净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1)由曲线可知,影响沟底与坡面酸刺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在18时影响中国酸刺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
(2)一般情况下,比较曲线1中8时和12时两个时刻,_____时刻暗反应固定的CO2量多,原因是______。
(3)分别对比图中两组曲线___以及_______可知,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对中国酸刺___(填“雄株”或“雌株”)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较大。
(4)从生长状况相同的中国酸刺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提供CO2)中,给予相同强度的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成下列曲线。请据此回答:
从图解分析,b点比a点细胞内的C3含量_____,随光合作用强度的增强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______,而c点以后曲线上行,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12分)柱形图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模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X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核DNA含量,Y表示细胞数量,A为2n,C为4n,则B含量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期,此时细胞核内正在发生______过程。
(2)若X表示不同种类的DNA,Y表示腺嘌呤的含量,则A、B、C中,DNA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A、B、C中,(A+G)/(T+C)比值的大小关系是_____。
(3)若X表示不同组别,A、B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C表示蒸馏水,Y表示A、B、C三种液体对同一茎的促进作用,则A、B的浓度大小关系是_____。(填A>B、A<B或不确定)
(4)若Y表示侧芽的生长速度,A、B、C表示侧芽,则A、B、C距离顶芽由远到近的顺序是____,此时侧芽_______(能、不能)产生生长素。
(5)若Y表示不同年龄个体的数量,A、B、C分别表示繁殖后(老年)期、繁殖(成年)期和繁殖前(幼年)期,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型,其增长率______1(填大于、小于、等于)。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 5分)
下图表示抗人体胃癌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实验小鼠注射的甲是,从小鼠的(免疫器官)中获得了相应的B淋巴细胞。
(2)诱导细胞融合使用的物理方法有(至少答出两种),不同于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技术手段是利用诱导细胞融合。
(3)用对乙筛选,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均不能生长,只有融合的才能生长,这种细胞的特点是。
(4)将获得的符合要求的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从小鼠中可以提取单克隆抗体。
【生物——选修l:生物技术实践】(15分)
自1964年印度科学家培养曼陀罗花药获得单倍体植株后,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发展迅速,据记载,现在已经有250多种高等植物的花药培养成功。
(1)组培中,常采用培养基,主要包括的成分有水、大量元素、、有机物,还需要添加植物激素。
(2)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使用顺序和用量会影响到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如,为了有利于细胞分裂而不分化,两种激素的使用顺序为:。花粉植株产生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花粉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另一种是形成。
(3)进行月季花药离体培养一般选择在五月初到五月中旬。对于花粉而言,要采用期的花粉,为了鉴定该时期的花粉,常采用醋酸洋红法进行染色鉴定。若是某些植物花粉细胞不易着色,常采用法染色,能将花粉的细胞核染成色。
(4)消毒后的花蕾,在无菌条件下除去萼片与花瓣,剥离花药时,尽量不要损伤花药,同时要将彻底去除。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1所示。
图1
(1)本实验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种群数量变化决定于和,。
(2)图1所示输入该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而图1稻田生态系统中未表现的成分有和。
(3)若该稻田多年后被弃耕,其将发生演替至顶极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其上物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所示,则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最先定居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可能是,至顶极群落后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最可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