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社会主义制度 |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 A.三权分立说 | B.天赋人权 |
| C.社会契约论 | D.法律平等 |
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 B.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
| C.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 | D.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等同于法律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下列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 A.主张以相权来制约君权 | B.提出了新的近代社会方案 |
| C.提倡以学校议政来修补封建制度 | D.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
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共同之处是
|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
|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材料反映的孔子的财富观是
| A.重义轻利,安贫乐道 | B.舍生取义,安贫乐道 |
| C.重道轻义,乐于富贵 | D.乐享贫穷,憎恶富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