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
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 | 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 |
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列宁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为“亚洲的觉醒”,主要是因为
A.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 | B.运动的时间长、规模大 |
C.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 |
(19世纪末)“在南美洲,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修建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的这段话旨在说明
A.西方工业文明促进了南美农业文明快速进步 |
B.西方殖民扩张的终极目的是满足身发展需要 |
C.西方的殖民活动改变了南美交通落后的面貌 |
D.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
19世纪以来,世界的变化速度加快,事实上欧洲达到顶峰的时候便已预示它不可能长久不变。20世纪的世界已经不属于欧洲,与美国相比,他已经显得有些“老化”了。欧洲出现“老化”迹象的原因是
A.英法创新动力不足 | B.英法殖民霸权地位的丧失 |
C.美国工业产量川跃居世界首位 | D.德国分裂 |
“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由地中海逐渐移向大西洋,1890年前后的几十年内世界工业品的集中产地又由西欧慢慢向其他地区。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在这两个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大国分别是
A.法国——德国 | B.德国——日本 |
C.日本——英国 | D.英国——美国 |
下表为1854年美国国会议案表决情况,该表主要反映了
![]() |
非赢利志愿协会公司(10项) |
公立学校(15项) |
社会改革(监狱改革收容所改革等) |
反对蓄奴制 |
商业公司(49项) |
||||
共和党 |
71% |
68% |
66% |
82% |
77% |
||||
民主党 |
37% |
47% |
41% |
10% |
39%
|